第73章 没文化真可怕(2 / 3)

加入书签

?”

杨凡摇摇头,叹口气,跟着众人一起进了县学。

眼见全县的生员都到了,一个个衣冠楚楚站在堂前。

周教谕上前道:“今日县尊大老爷亲临训士,众位生员聆听教训!”伸手拿出一本花名册来,按册点名。

杨凡想想自己好歹上辈子也是一大学生,虽然成绩烂,那搁到县尊起码也是个举人,只是他不熟悉这时候读书人的做派,倒也留心去看。

点名须臾即完,周教谕清了清嗓子道:“

要知道中国自古以来便重文教,这做官也讲究个出身,有所谓清流浊流之分,若是经过科举考试而被录用的,那便是所谓的清流出身,象董县令这般花钱买官,在古代叫做捐纳,自来为清流出身的读书人所不齿。

便是大名鼎鼎如司马相如者,只因为不是经过科举,而是以赀为郎——也就是说花钱买了个郎官做,也要给后人嘲笑做“杨意不逢”了。

这堂下站着的俱是读书的种子,虽然平时难免将圣贤书拿来做枕头,念个三字经也会碰上拦路虎,可这科举的事情谁说得准?万一一不小心中了呢?

因此堂下这些虽然都是布衣,心中却多多少少有些瞧不起这大老爷的,只等着看他的笑话。

董县令清了清嗓子,道:“本官自幼失学,沉浮于商海之中,每日里公平买卖,不欺上天,却也听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言!深觉古人所见之达!”

堂下众人听了不觉一愣,心道:“久闻这县太爷大字不识几个,是个浊流中的浊流,不想说起话来倒也实在恳切!”

杨凡看看黄师爷,只见他捻须微笑,心知这是黄师爷的功劳。

董县令见效果不错,胆子壮了起来,道:“后来本官一心向学,也曾提笔作文!今日本来既然来此训士,一则要彰本县好学之风,二来也要见见本县中的青年才俊,只盼诸位笔走龙蛇,能做一篇好文出来,才上不负皇天父母,下不愧胸中所学!”

他眼见堂下一众学子具有吃惊之色,心中得意,伸手摸摸自己的两撇小胡子,道:“本官为文既久,也颇有三分心得!汝辈要做好文,务须先用好笔!”

堂下诸生听他说出这样一句话来,俱都收了小觑之心,不由惴惴起来,心道:“古有苏老泉二十七岁志于学,而终成三苏之名;又有吕蒙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的典故,难不成这位大人倒真是个有本领的?片刻后若是一篇文做出来,却入不了这商贾出身的县尊大老爷法眼,只怕真的要丢人现眼了!”

董县令挺着肚子道:“须知要做好文,须得好笔!这笔之一物,以竹为管,竹有花中君子之称,俗语有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之语。足为诸生效法!且笔之为物,上柔而下刚,乾坤之正也!黑首黄管,天地之色也!”

堂下诸生听他说的极好,全都凝神静气而听。杨凡却见黄师爷面露疑惑之色。

原来这一段话却非黄师爷所教,乃是这董县令临场发挥自己加上去的。

这董县令虽然胸无点墨,却也是个聪明人,原来走南闯北做买卖,也颇学了几句话来装点门面,他曾有个好友是个贩笔,这套说辞便是从那人处学来。

董县令借着道:“本官少时作文,亦最讲究用笔,这笔有好坏之分,天下知名者莫过于宣笔、湖笔、齐笔、散卓笔。本官却最爱湖笔!”

黄师爷听到此处,心中暗叫一声不好,却也来不及了,只听董县令腆胸迭肚道:“本官以前所用之笔,非三两银子以上一管不买!”

黄师爷心中暗叫一声:“完了!”

不要说黄师爷,便是杨凡也听出来了,这大老爷感情将“用笔好否”理解成了“所用之笔好不好了”!他前面这一篇宏论虽然有些跑题,却也没什么大的纰漏,谁料想这最后一句却露出了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