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共生纹大同(2 / 3)
的环首刀刀身轻贴鼎壁,刀背的古篆“明哲保身”在青光中泛着暖光,声音低沉而有力:“《周易·系辞》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就是碳硅文明的‘刚柔相推’——外星符号是‘刚’(硅基能量),地球纹饰是‘柔’(碳基结构),刚柔相济,才生‘共生纹’。”
“共生纹”稳定后的第90分钟,生物实验室的培养舱突然发出刺眼的白光。舱内的“文明胚胎”(第四百五十八章“蚕茧可逆编码”实验产物)——一个由量子蛾蚕丝包裹的银青色卵状结构,表面的蚕丝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裂开,裂纹中渗出与《大同鼎》纹饰同源的青光。李素的生物监测仪显示,胚胎的心率从0次\/分飙升至120次\/分,dNA序列中同时检测到碳基(人类)和硅基(星尘菌)的基因片段(第四百六十六章可逆改造技术的延伸),两者以“太极螺旋”结构缠绕,左旋链含人类Foxp2基因(语言相关),右旋链含星尘菌的硅基代谢基因(第四百六十二章)。
“胚胎孵化了!”林夏的声音带着尖叫,她的量子显微镜对准裂开的蚕丝层,屏幕上显示出一只巴掌大的蝴蝶雏形:身体呈银青色(硅基),覆盖着星尘菌釉料的晶体鳞片;翅膀半透明,左翅是地球凤蝶的碳基鳞粉(含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右翅是外星硅晶(含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翅脉纹路与《大同鼎》的“共生纹”完全一致——翅根是太极鱼眼,翅中是二十八宿星图,翅尖是“和”字符号。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蝴蝶的基因图谱,瞳孔因震惊而放大:“碳硅基因融合度98.7%!左翅鳞粉含人类皮肤角质蛋白,右翅硅晶含星尘菌的硅基适配蛋白(第四百六十六章),这是……‘硅碳共生蝶’!”
陈墨的《敦煌飞天图谱》突然自动翻开,书页上“飞天散花”图中的蝴蝶与培养舱内的共生蝶重叠,翅脉的飘带纹与共生纹的曲线轨迹误差0.1mm。她的防风镜滑到鼻尖,露出泛红的眼睛,声音颤抖地指向蝴蝶翅膀的交叉点:“看翅尖的‘和’字符号!左旋链是飞天飘带的碳基曲线(第四百六十八章),右旋链是外星螺旋的硅基直线,两者交叉处形成‘天人合一’的拓扑结构——这不是巧合,是胚胎在星尘菌和共生纹的能量场中,自主‘学习’了碳硅文明的纹饰语法!”
金敏智的外骨骼接触层刺入培养舱的能量接口,全息屏上弹出共生蝶的能量参数:“翅膀振动频率432hz(地球‘宇宙原初频率’),与《大同鼎》的36hz基础频率形成谐波共振(432=36x12)!左翅鳞粉振动产生古琴‘宫调’声波(频率65.4hz),右翅硅晶振动产生硅基‘晶体调’声波(频率130.8hz),两者叠加后形成‘和’字符号的声波图谱!”
就在此时,共生蝶突然破茧而出,翅膀扇动的瞬间,实验室的青光骤然增强。它没有飞向光源,而是径直飞向地脉舱的《大同鼎》,翅膀的共生纹与鼎身纹饰产生量子纠缠,形成一道青金色的光桥。诸葛青阳下意识伸出手掌,共生蝶轻盈地停在他的掌心——左翅的碳基鳞粉蹭过他的皮肤,带来温暖的触感;右翅的硅晶鳞片闪烁着冷光,却不刺骨。他的嘴角缓缓上扬,露出一丝释然的微笑,环首刀的刀柄在青铜地面上轻轻叩击,发出与翅膀振动同步的节奏:“《墨子·天志》说‘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这共生蝶,就是碳硅文明的‘规矩’——用碳基的‘规’画圆,用硅基的‘矩’画方,方圆相济,才成‘大同’。”
共生蝶停在诸葛青阳掌心的第30秒,《大同鼎》突然发出清越的鸣响——不再是之前单一的青铜振动(第四百五十六章),而是由两种声音组成的和弦:低音部是地球古琴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频率65.4hz-78.4hz),高音部是外星硅晶的“晶体泛音”(频率130.8hz-156.8hz),两者叠加后形成频率432hz的“和”音,与共生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