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工业母机的心脏(2 / 4)

加入书签

>

“所以,我的意见很明确。与其在机床本体、材料这些方面零敲碎打、被动应对封锁,不如集中我们最精锐的力量,拿出当年搞‘磐石’计划的决心,首先啃下数控系统这块最硬的骨头!只要我们有了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大脑’,其他的问题,比如机床本体的精度、稳定性,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逐步迭代提升。”

“甚至我们可以反过来,用我们自己的先进数控系统,去改造、升级现有的国产机床和引进的设备!”

“可是……姜总师,”一位老专家面露难色,“这块骨头,实在是太硬了。发那科、西门子他们搞了几十年,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和人才。我们……我们的基础太薄弱了,差距太大了,这……”

“差距大,才更要迎头赶上。”姜晨打断了他,“我们不能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模仿。模仿,永远只能是二流。‘磐石’计划能在光刻机上取得突破,数控系统,我们也必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能够实现跨越的技术路线。”

冯振国在一旁适时补充道:“上面已经决定,将基础工业,特别是高端制造装备的自主化,列为国家最高优先级的战略任务。资源、人才、政策,都会向这个方向倾斜。姜总师这边,凤凰厂也会全力支持。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一个清晰的技术方向和一个敢于挑战的决心!”

会议室内沉默了片刻。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股破釜沉舟的紧迫感。

最终,机械工业部的那位专家拍板:“好!既然方向定了,那就集中力量,主攻数控系统!姜总师,技术路线方面,您有什么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姜晨身上。

他们知道,这个年轻人,总能拿出一些超越时代的“答案”。

“要搞自主可控的数控系统,首先要明白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到底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姜晨并没有立刻给出方案,而是引导性地提问。

负责数控技术研究的资深教授周启明周教授站起身,走到旁边的白板前,拿起笔开始讲解,脸上的表情凝重。

“目前国际主流的高性能数控系统,比如日本的发那科和德国的西门子,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也是我们目前难以逾越的壁垒。”

“首先便是是核心算法的精妙与积累。”周教授在白板上画出复杂的加工轨迹,“特别是高精度插补算法。简单的直线、圆弧插补我们也能做,但要实现五轴联动,加工複杂的自由曲面,比如航空发动机的整体叶盘、潜艇的螺旋桨、大型模具型面,就需要极其複杂的NURBS(非均匀有理B样条)插补、高阶多项式插补,还要结合前瞻控制(Look-ahead)算法来保证高速加工时的平滑性和精度。这些算法不仅数学模型複杂,更需要大量的工程经验积累和实验数据来优化参数。”

“而在这方面,我们的理论研究落后很多,现有系统跑起来,要么精度不够,‘画虎不成反类犬’,要麽速度提不上去,加工一个零件的时间是人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表面质量还差得远。”

“其次是伺服驱动控制的精准与响应。”

他接着画出电机和闭环控制迴路的示意图。

“高性能数控机床要求伺服电机的响应速度极快,加减速迅猛,定位精度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并且能在高速切削的巨大扰动下保持稳定。这需要非常先进的伺服驱动器硬件(大功率IGBT、高速DSP芯片等我们都造不了)和精密的控制算法,比如高带宽的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控制,以及各种非线性摩擦补偿、齿隙补偿、振动抑制技术。”

“我们国产的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在功率密度、响应带宽、可靠性上都有明显差距,控制算法也相对简单,导致机床运行起来震动大、噪音高、精度保持性差,高速高精根本无从谈起。”

“最后,是体系架构的先进性与封锁壁垒。”

周教授叹了口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