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一纸合同,屈辱的二毛(3 / 4)
“山芋”,再次踢回给那个名义上,依然是他们最高领导者的地方——莫斯科。
然而,他们等来的,不是一个清晰的“同意”或“反对”的指令。
而是一份由戈尔巴乔夫办公室下发、措辞极其模糊、充满了“新思维”色彩的电传批示。
这份批示,正是“同志”迪米特里,在克格勃内部,通过一系列复杂而又隐蔽的运作,最终影响并“催生”出的结果。他利用“切尔诺贝利事件国家安全影响评估小组”的身份,在草拟给戈尔巴乔夫的多种政策建议中,悄悄地将这份“模棱两可”的方案,夹杂在一堆更激进的“彻底拆解”和更保守的“继续封存”方案之间,并利用他对决策流程的熟悉,让这份看似中庸、实则暗藏玄机的方案,最终被那个急于甩掉包袱的最高领导人所选中。
“……关于编号1143.5资产的处理问题,中央重申之前的决议精神。在当前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我们鼓励并支持各加盟共和国,本着‘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一切有助于缓解财政压力、改善民生的商业化途径。其前提是,必须严格遵守保密条例,确保不损害联邦的核心国家安全利益……”
这份批示,就像一篇可以被从任何角度解读的哲学论文。
什么是“积极探索一切商业化途径”?
什么是“不损害核心国家安全利益”?
基辅的官员们,围着这份电传,研究了整整一个下午,每个人都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强硬派认为,出售航母图纸,就是“损害核心国家安全利益”,必须禁止。
而改革派则认为,将一艘永远也无法完工的船体卖掉,换取救灾的资金,正是“缓解财政压力、改善民生”的最佳体现。至于图纸,卖给一个搞赌场的公司,又能有什么“安全风险”?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准备再次向莫斯科请求“澄清”时,一份来自克格勃二毛分局的、附带的“情报解读”,被悄悄地送到了决策者的手中。
这份“解读”,同样是“同志”的杰作。他通过自己曾经在“信号旗”的老部下,一个现在二毛分局担任中层领导的军官,将这份“权威分析”递了上去。
“……据我方在莫斯科的可靠消息源分析,中央的这份批示,其潜台词是,默许我们将船体与图纸,进行‘捆绑式’的商业化处理。其核心目的,在于向西方世界,释放一个强烈的‘裁军’和‘缓和’信号,以换取西方在经济援助和技术封锁上的松动。中央不方便明说,但希望我们能够‘领会精神’,主动为联邦的外交大局,分担压力……”
这份“权威解读”,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它完美地为基辅的决策者们,找到了一个既能拿到钱,又能在政治上“站得住脚”的台阶。
我们不是在卖国。
我们是在执行中央的“新思维”,是在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做出“必要的牺牲”。
莫斯科已经抛弃了我们,抛弃了这艘船,我们只是在处理一堆被遗弃的垃圾。
“就这么办吧。”
最终,那位一直沉默不语的最高决策者,疲惫地挥了挥手,为这场交易,盖上了最后的、也是最沉重的印章。
1987年,初春。
尼古拉耶夫市,红帆酒店,最大的宴会厅。
历史性的一刻,到来了。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更没有媒体的闪光灯。
一场足以改变未来世界海军格局的签约仪式,就在这样一种近乎于压抑和悲凉的气氛中,悄然进行。
长条形的会议桌上,铺着一块洗得发白的桌布。桌子的两端,分别坐着签约的双方。
一边,是徐航和他那支精干的、脸上带着胜利者微笑的团队。
而另一边,则是马卡洛夫厂长,以及基辅工业部的代表维克多。他们的身后,站着几名船厂的、白发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