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你好,工程师(1 / 4)

加入书签

鞍山钢铁厂,一号会议室。

气氛庄重而严肃。

长条形的会议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摆放着一排排印有“鞍钢”字样的搪瓷茶杯。

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赵兴华,正站在巨大的投影幕布前,慷慨激昂地,向来自凤凰军工厂的刘顾问一行,以及鞍钢厂长王长河等所有高层领导,做着“阶段性调查成果”的汇报。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金丝眼镜在灯光下一闪一闪。他的身后,是十几张由他亲自监督制作的、关于“凤凰-1型”钢材生产流程的图表。每一张图表都制作精美,数据详实,逻辑清晰。

“……综上所述,同志们,刘顾问,”赵兴华用一根笔,指着屏幕上那张完美无瑕的工艺流程图,语气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经过我们生产部门与凤凰厂专家组长达一周的、不眠不休的联合排查,我们可以负责任地得出一个结论——我们鞍钢在‘凤凰-1型’钢材的整个生产环节,从原料筛选、高炉冶炼,到轧制成型、热处理,完全是严格按照、甚至是超越了军工标准在执行!我们的流程,是无懈可击的!我们的工人,是兢兢业业的!我们的技术,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全场,脸上露出一种恰到好处的、为自己工厂荣誉而感到自豪的表情。

会议室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鞍钢的几位领导,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神色。而厂长王长河,更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压在他心头多日的巨石,仿佛终于落了地。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凤凰厂方面,会检测出所谓的‘微裂纹’呢?”赵兴华话锋一转,将矛头巧妙地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他推了推眼镜,用一种探讨学术问题般的、客观而严谨的语气说道:“我个人认为,我们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凤凰厂方面所采用的‘声学共振成像法’,其检测标准,是否过于苛刻,甚至超出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冶金学标准?任何一种工业产品,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完美。如果用检测艺术品的标准,去要求一块用于造船的钢板,那么,任何钢板,都可能被检测出‘问题’。”

这番话,说得极其高明。

它巧妙地将问题的焦点,从“我们的钢材出了怎样的问题”,转移到了“你们的检测标准是不是太高了”这个技术性的、可以被无休止争论的议题上。

这是一种最经典的、用于推卸责任的“搅混水”手法。

果然,此话一出,会议室里所有鞍钢方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仿佛在溺水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们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带着期待地转向了坐在角落里一直沉默不语的老刘。

作为凤凰军工厂派来的“钦差大臣”,老刘此行代表的可是姜晨总师的意志。

现在,赵副厂长提出了一个看似非常“科学”、非常“合理”的质疑,球,被狠狠地踢到了凤凰厂这边。

在场的鞍钢大多数人,内心深处,其实并不不是那么在乎真相到底是什么。他们只希望听到一个能让他们摆脱责任、保住工厂荣誉的答案。

而赵兴华的这番话,无疑是他们最希望听到的。

如果问题真的出在凤凰厂那“过于苛刻”的检测标准上,那么,所有的责任,自然也就不再属于他们鞍钢了。

坐在会议桌角落里的老刘,听到这里,那双总是微微眯着的眼睛,睁开了一丝缝隙。

他端起面前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水,轻轻地呷了一口,仿佛在品味什么绝世好茶,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冰冷的弧度。

对于众人的目光,他并未回应,现在还不到时候。

“我的建议是,”赵兴华看向老刘,态度诚恳得像一个正在向老师请教的小学生,“我们双方,可以共同成立一个更高级别的技术鉴定委员会,邀请国内最顶尖的材料学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