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电容弹射(2 / 5)
脊梁,狼狈地拖回了港口。
但这,恰恰从反面,证明了航母的价值。
因为那次攻击,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阿根廷的“超级军旗”攻击机,是在陆基机场的极限航程下,发动的一次“打了就跑”的偷袭。如果当时英国人拥有更强大的、能提供更远距离空中遮断的舰载机和预警机,那两架“超级军旗”,可能根本连靠近航母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结论只有一个。
能对抗航母的,只有更强大的航母。
龙国想要真正地走向深蓝,想要真正地保护自己在全球日益扩张的利益,想要真正地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拥有与鹰酱平等对话的资格,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强大的、不止一个的航空母舰战斗群。
这是唯一的、不可动摇的阳关大道。
但当他一个人静下来,将这个梦想拆解成一个个冰冷的、具体的工程难题时,即便是拥有系统的他,也感到了一股巨大的、近乎于无解的压力。
自己可以从系统商城里,兑换出这些所有东西的图纸。但图纸,终究只是图纸。如果国家的工业基础跟不上,那再完美的图纸,也只是一张废纸。
这个事在过往的一次次装备研发中已经被证实,姜晨可以在某个关键的节点上通过兑换现成品帮助团队作弊,但是最终的量产,还是得靠那些最底层的工人。
而航母,毫无疑问,是一项终极工程。
他开始在脑海中,冷静地盘点着建造一艘“利维坦”所需要的、最核心的几个技术节点,以及龙国目前的现实。
首先便是船体。
这是最乐观的一环。
经过“龙腾级”的锤炼,龙国的造船工业已经初步掌握了模块化建造和高强度特种钢的焊接工艺。长兴岛的船坞,也具备了建造十万吨级船体的潜力。
但是,航母那长达三百多米的飞行甲板,需要用到整块轧制的、厚度超过50毫米的特种飞行甲板钢。这种钢材,不仅要具备极高的强度和韧性,还要能承受舰载机上百次、上千次起降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高温烧蚀。
以鞍钢目前的设备,能小批量试制,但要大规模、高质量地稳定生产,如果姜晨不介入的情况下,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摸索。
第二则是动力。
这是最大的“天坑”。
他向刘首长他们描绘的是核动力,但龙国在大型舰用核反应堆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核潜艇上的反应堆,追求的是小体积、高静音。
而航空母舰的反应堆,其设计哲学则完全不同。它需要的是巨大的、澎湃的、能够被瞬间调用的瞬时功率。
它不仅要驱动一艘八万吨级的巨舰以超过30节的高速进行冲刺,更要为那如同吞金巨兽般的弹射器、以及全舰上百个电子系统,提供稳定而磅礴的电力。
它的功率需求和安全冗余设计,比核潜艇上的反应堆要高出一个、甚至数个数量级。
将核潜艇的反应堆,直接搬到航母上,无异于将一辆家用轿车的发动机,装到一辆重型卡车上,结果只能是“小马拉大车”,跑不快,拉不动,还随时有熄火趴窝的风险。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法国人,他们用自己的失败,完美地验证了这条路是多么的可笑和行不通。
“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为了省钱和图省事,直接将“凯旋”级战略核潜艇的K-15反应堆,几乎原封不动地搬了上去。结果,导致这艘法国海军的骄傲,自服役之日起,就成了一个著名的“海上病秧子”。
它的最大航速,甚至都跑不过一些常规动力的驱逐舰,被戏称为“全世界跑得最慢的核动力航母”。
而且,由于反应堆功率不足,其蒸汽弹射器的效率也大打折扣,严重限制了舰载机的出动频率。
龙国,绝不能重蹈法国人的覆辙。
从零开始研发一款全新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