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一步到位(1 / 5)

加入书签

随着“凤凰-1型”特种钢和“砷化镓”这两大核心材料问题的相继突破,“龙腾级”驱逐舰的建造,彻底驶入了快车道。

在长兴岛的船台上,巨大的船体分段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合拢,那优美而矫健的舰体轮廓,已经清晰可见。

在凤凰军工厂的实验室里,“神盾”系统的T/R组件也开始进入小规模的量产阶段。

整个项目,从上到下,都洋溢着一种热火朝天的、一切顺利的乐观氛围。

然而,在凤凰军工厂最核心的设计室里,潘广年总师,却再次陷入了新的“幸福的烦恼”之中。

巨大的绘图桌上,铺着一张“龙腾级”驱逐舰的总体布局草图。

潘老和他的设计团队,正围着这张图纸,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船体的“壳子”和雷达的“眼睛”都有了,但如何将各种武器系统、电子设备、以及数百名舰员,科学、高效地“塞”进这个有限的壳子里,却成了一个全新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

当初,姜晨拿出的“龙腾级”总体设计图纸,已经从宏观上,规划好了这艘未来战舰的每一个核心系统——包括那套革命性的“垂直发射系统”和“神盾”雷达。

然而,图纸上的完美规划,与现实中的工程实现,永远隔着一条由无数个具体难题组成的鸿沟。

潘老和他的团队,现在面临的,正是这条鸿沟。

他们就像一群拿到了一部未来智能手机设计图的、最顶尖的算盘制造大师。他们知道这部手机的每一个功能都无比强大,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用现有的、属于算盘时代的工具和工艺,去制造出那些微小的芯片和复杂的电路板。

比如,姜晨的图纸上,明确要求全舰的电缆总长度,必须比同吨位的051型驱逐舰减少30%以上,以减轻重量、降低电磁干扰。

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放弃传统的、一根电缆对应一个功能的“点对点”布线方式,转而采用一种他们闻所未闻的、名为“数据总线”和“光纤通讯”的全新技术。

可光纤是什么?

数据总线又该如何设计?

这对于习惯了拉铜线的工程师们来说,无异于天书。

再比如,图纸上要求,为了提升隐身性能,全舰的上层建筑必须采用大倾角一体化设计,所有天线设备都要进行集成化和内置化处理。

但这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不同频段的雷达和通讯天线,如果靠得太近,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兼容问题,互相干扰,导致整个电子系统瘫痪。

如何进行有效的电磁屏蔽和频率规划?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极其复杂的课题。

还有人员的居住问题。

由于“神盾”系统和“垂直发射系统”占用了大量的舰体内部空间,数百名舰员的居住舱室被极度压缩。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保证舰员们基本的休息和生活质量,以维持长达数月的远洋部署中的战斗力?

这对于习惯了“够用就行”设计思想的他们来说,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潘老和他的团队,在面对姜晨那份过于“未来”的图纸时,本能地、也是无奈地,选择了妥协。

他们试图用自己最熟悉、最成熟的传统设计思路,去“翻译”和“改造”姜晨的未来蓝图。

于是,在他们最新的修改草案中,革命性的“数据总线”被改回了他们熟悉的、一捆一捆的冗余电缆;充满科幻感的一体化隐身桅杆,被改回了他们习惯的、插满各种天线的传统桁架桅杆;而那个最核心的“垂直发射系统”,因为其对舰体结构和损管系统提出的要求过于苛刻,也被他们暂时替换成了技术更成熟、风险更低的倾斜式发射箱和转轮式发射架。

他们不是不想一步到位,而是以他们现有的知识体系和工程经验,他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一步到位”。

他们只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努力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