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国之重托(2 / 4)
改进型异常好用,在实战中表现出色,但那终究是需要在卡车上发射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其机动性和隐蔽性都无法满足未来战场对单兵作战的需求。
而现在,中央需要的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单兵便携式武器,能够让普通步兵在复杂地形下,灵活有效地对抗敌方重型装甲。
这个任务,其难度更加艰巨。
“单兵便携式多用途导弹系统”,这几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技术跨越。
要将这样一款武器从构想变为原理样机,并能在演习前进行实弹打靶演示,凤凰厂和相关研究所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攻克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
首先是小型化与轻量化。
这款导弹系统必须满足单兵携带的要求,这意味着导弹弹体、发射筒、观瞄系统和火控单元,都必须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极致的缩小和减重。
这涉及到高能固体燃料的研发、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及微型电子元件的集成,每一项都是当时中国工业的巨大挑战。
其次是多用途能力。
冯振国强调的“多用途”,意味着这款导弹不仅要能有效打击联邦的T-72、T-80等主战坦克,还要具备打击低空飞行器、坚固工事甚至轻型舰艇的能力。
这要求导弹的导引头必须具备多种工作模式,能够适应不同目标特征,同时战斗部也要具备足够的毁伤能力和适应性。
再者是高精度与抗干扰能力。
在单兵操作环境下,导弹必须具备“发射后不管”或“人在回路”的先进制导模式,以确保命中率。
同时,其导引头必须具备强大的抗电子干扰能力,以应对未来战场复杂的电磁环境,确保在敌方电子战压制下仍能有效锁定目标。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人机工程与操作简便性。
整个系统必须设计得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让普通士兵经过短期训练即可熟练掌握。
观瞄系统要清晰稳定,火控界面要直观易懂,发射流程要安全可靠,以适应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况。
如果只是研发出来对于姜晨而言并不难。
而要在“利剑”演习前拿出原理样机并进行实弹打靶演示,却是一项极其严峻的挑战。
“是的。”冯振国点了点头,他理解姜晨的顾虑,“中央希望通过这款新型单兵导弹系统,向世界展示我们龙国陆军,在未来单兵作战和非对称打击能力上的最新突破。同时,也是为我军步兵班组,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对抗敌方重型装甲力量的‘利器’。这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对未来陆军作战模式的一次探索。”
“我明白。”姜晨沉声应道。
他知道,这是国家在为应对联邦的“钢铁洪流”威胁,进行一次前瞻性的技术预演和战术革新。
这个任务,将直接推动龙国在精确制导武器小型化、单兵作战装备和非对称打击能力等多个领域的全面进步。
“其次,也是最艰巨的任务,是微电子领域。”冯振国再次将目光落在姜晨身上,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中央要求,凤凰厂要牵头‘磐石计划’项目组,必须在‘利剑’演习前,为演习指挥系统,提供第一批全国产的、具备高速运算能力的‘争气芯’!”
“争气芯”!
这三个字,瞬间击中了在场所有“磐石计划”成员的心脏!
“争气芯”,意味着他们要用自己亲手制造的芯片,来替代那些长期依赖进口的、随时可能被卡脖子的西方芯片。它代表着国家在微电子领域的自主可控,代表着龙国科技的尊严!这不仅仅是为演习提供硬件支持,更是向世界宣告,龙国在最核心的科技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冯振国继续解释:“姜晨同志,中央对你的‘主动光学补偿系统’构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战略前瞻性的、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颠覆性技术路线。但是,要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