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车轮上的战舰(1 / 6)
军委扩大会议的决定,以雷霆万钧之势注入了龙国最核心的军工体系。
代号“海岸利剑”的绝密项目,在凤凰军工厂和相关导弹研究所同步启动。
没有盛大的启动仪式,没有媒体的宣传报道。
一切都在绝对的静默中高速运转。
然而,在这份静默之下,是整个国家工业与科研力量被点燃的熊熊烈焰。
项目总指挥部,就设在导弹研究所一间刚刚腾出来的、地图和图纸挂满了墙壁的大办公室里。
这里,成为了整个“海岸利剑”项目的大脑和心脏。
姜晨,作为项目的总设计师和技术灵魂,与导弹总师钱卫民,以及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顶尖专家,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技术方案闭门会议。
气氛是热烈的,甚至是滚烫的。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兴奋和一种被压抑许久后终于得以释放的昂扬斗志。
“姜总师,您这个‘以陆制海’的构想,简直是神来之笔!”钱卫民总师扶了扶眼镜,激动地摊开一张巨大的系统结构图。
他的兴奋并非源于一张全新的蓝图,而是一种“宝剑终于出鞘”的快意。
“说实话,自从一年多以前,您把‘鹰击-8’的全套设计图纸作为‘礼物’交给沪上造船厂,我的团队就没日没夜地扑在上面。”
这一年多,姜晨去忙东风5和‘牧马人’那些项目去了,沪上造船厂和相关研发部门这边也没闲着。
导弹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弹体结构、气动布局,技术人员基本上已经吃透了,就连原型弹都造出来几枚了!
钱总师指着图纸上导弹的核心部分,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我们一直把它当作未来051C驱逐舰的配套武器在预研,所有的思路都围绕着如何上舰。可我们万万没想到,它第一次亮相的舞台,竟然是在陆地上!您这一招,盘活了我们整整一年多的心血啊!”
在场的许多工程师都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鹰击8作为051C的配套新型武器,其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适应更大的舰体,现有的051显然是太小了。
他们都是“鹰击-8”舰载项目组的骨干,对于这枚先进的导弹怀有深厚的感情。
过去一年,他们就像是手捧屠龙之技,却只能在实验室里反复演练,而现在,姜晨为他们指明了一个可以立刻挥刀上阵的战场。
然而,兴奋过后,一个个专为陆地机动平台“定制”的现实难题,如同拦路虎般摆在了众人面前。
“第一个问题,平台。”一位来自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皮肤黝黑的车辆总师沉声说道,“我们能拿出的最好选择,就是‘黄河JN252’重型越野卡车。它的8x8军用底盘,坚固耐用,就是为了承载重型装备设计的。这一年我们和沪上那边也做过一些初步的协同研究,对导弹的重量和尺寸心里有数,承载十几吨的发射系统,底盘本身不成问题。但关键是,导弹发射时,对平台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舰船在海上发射,有庞大的吨位和自稳定系统。卡车不行,我们必须加装液压稳定支腿,而且要重新计算整车重心和发射瞬间的后坐力冲击,这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
“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眼睛。”一位雷达专家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模块,眉头紧锁,“舰载雷达,无论是搜索雷达还是火控雷达,都是庞大的耗电巨兽。它们需要军舰提供持续稳定的兆瓦级电力。我们怎么把这东西塞到卡车上?就算塞上去了,用什么给它供电?一个柴油发电机组的噪音和红外特征先不说,光是雷达一开机,那强大的电磁信号,在战场上就如同黑夜里的灯塔,瞬间就会被敌人的电子侦察系统捕捉到。一旦我们的位置暴露,紧接着就是敌人的空中打击。我们这台车,就会成为最优先的攻击目标。”
“还有第三个问题。”
“我们设想的是一个作战单元,包含指挥车、雷达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