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磐石之心(1 / 4)

加入书签

绿皮火车在京沪线上平稳地行驶着,车轮与铁轨撞击发出富有节奏的“哐当”声,如同单调而悠长的催眠曲。

姜晨靠在窗边,窗外的华北平原在冬日的萧瑟中一望无际,灰黄色的土地和光秃秃的树木飞速向后掠去。

他的目光并没有聚焦在这些单调的景色上,而是穿透了车窗玻璃,回到了近一年前那个同样寒冷的冬天。

那是1980年底,“霹雳-8”空空导弹项目刚刚在松州机场的靶场试验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一举创造了数项国内空战武器的记录。

作为多个重要项目的灵魂人物,姜晨的名字早已在整个军工系统内已是如雷贯耳。

他再次应邀前往金陵,来到被誉为“龙国雷达工业摇篮”的14研究所,与林浩所长进行一次深度技术会谈。

他和林浩所长已经是老熟人了。

从最初的“前哨一号”反炮兵雷达项目开始,两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林浩欣赏姜晨那天马行空却又脚踏实地的才华,姜晨则敬佩这位老一辈科学家为国铸盾的赤子之心。

然而那一次的会面,气氛却异常沉重。

在庆祝“霹雳-8”成功的祝贺之后,林浩没有带姜晨去会议室,而是将他领进了一间略显杂乱的实验室。

“姜晨,你来看看这个。”林浩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苦涩。

他从工作台上一个垫着黑色天鹅绒的盘子里,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了一片指甲盖大小、闪烁着硅晶片特有光泽的东西。

“你还记得吗?上次你来的时候,我就给你看过我们正在攻关的‘争气芯’。”林浩叹了口气,“这是我们花了近五年时间,才勉强仿制出来的英特尔8080A处理器。又是一年过去了,进展……寥寥。”

他将芯片放在显微镜下,示意姜晨过去看。

通过目镜,姜晨看到了那片芯片上密密麻麻的电路。

与一年前相比,似乎并没有本质的改善,电路的边缘依旧粗糙,许多地方甚至有明显的断裂和瑕疵。

“看到了吗?”林浩的声音在姜晨耳边响起,“我们的设计,还是靠几十个绘图员,趴在图板上,用铅笔一根线一根线手画出来的,再缩微翻拍。我们的制造,还是在那台从国外七转八转弄回来的二手接触式光刻机上完成的。这种光刻机,就像是用一个刻好的印章去盖印泥,掩膜版和硅片直接接触,每一次都会造成磨损和污染。我们最好的成品,良品率依然不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产品,一下生产线就是废品。”

他关掉显微镜的光源,转过身,目光沉痛地看着姜晨。

“姜晨,我们合作的‘前哨一号’,它的核心算法是你提供的,但运行它的硬件,是我们用无数个小规模集成电路堆砌起来的,像个大冰柜。现在,你又设计出了‘霹雳-8’这样世界一流的导弹,可你我心里都清楚,它最关键的导引头信号处理芯片,我们用的是什么?是从香港想方设法弄进来的摩托罗拉民用芯片!我们用着人家的东西,还要提心吊胆,生怕哪天被卡了脖子,我们引以为傲的‘霹雳’,就成了无法生产的废铁!”

林浩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狠狠地砸在姜晨的心上。

因为“卡脖子”那可是后世西方遏制龙国科研行业最惯用的手法了。

林浩指着窗外那栋刚刚建成的雷达大楼,情绪激动起来。

“我们想要为国家设计最先进的相控阵雷达,但那玩意儿理论上来说至少需要每秒进行上千万次浮点运算的处理器。我们没有!只能继续用落后的办法去堆砌!我们是军工人,我们是为国家铸造盾牌和利剑的人,可我们连自己盾牌和利剑的‘大脑’都造不出来!”

他猛地一拳砸在实验台上,震得盘子里的芯片都跳了起来。

这位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学者,此刻眼眶泛红,声音里充满了不甘和屈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