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九真一假(3 / 4)

加入书签

真的,性格有些“独”也是真的。

但最关键的专业背景和工作地点...是老张来的时候告诉他的。

这份情报,听起来是如此的合情合理,甚至连CIA自己技术部门关于“高能混合燃料”的猜测,都得到了“印证”。

艾米丽和在远处监听的哈里森,在这一刻,对这份情报的真实性,再无任何怀疑。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那把可以解开所有谜团的钥匙。

凤凰军工厂,姜晨的办公室。

他刚刚结束了与“盘石”项目组长达三个小时的技术研讨会,感觉大脑有些疲惫。

他端起桌上早已凉透的咖啡,喝了一大口,然后拿起了那部保密电话。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那头传来了沪上造船厂总工程师秦海东那熟悉的大嗓门。

“喂?是姜厂长吗?哈哈哈,我正想找你呢!你们厂的那个导弹,可真是给我们海军长脸啊!我们这边都传疯了!”

“秦总工,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姜晨笑了笑,“我打电话过来,是想跟您聊聊‘龙腾’级的事情。”

“哦?有什么新想法了?”秦海东的语气立刻变得专注起来。

“是的。”姜晨看着自己面前的一份技术资料,那是他刚刚从系统里兑换出来的,“关于那个有源相控阵雷达,我有一个新的、可能有些大胆的想法。我们之前讨论的,都是基于传统的砷化镓半导体材料,来制造T/R组件。但这种材料的功率密度和耐高温性能,都有一个上限,这会限制我们雷达的最终性能。”

“那你的意思是?”秦海东追问道。

“我最近在研究一种新的半导体材料,叫‘氮化镓’。”姜晨缓缓地说道,每一个字,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它的禁带宽度更大,电子饱和速率更高,理论上,用它制造出来的T/-R组件,功率密度可以达到砷化镓的十倍以上,而且能在更高的温度下稳定工作。这意味着,我们的雷达,可以做得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但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却能提升一个数量级。”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秦海东显然被“氮化镓”这个闻所未闻的名词,和它那恐怖的性能参数给震惊了。

“小姜……你说的这个……氮化镓,是真实存在的材料吗?”秦海东的声音有些干涩。

“是的。”姜晨肯定地回答,“不过,它的制备工艺非常复杂,目前还处于理论和实验室阶段。但我认为,这才是我们下一代雷达,真正应该追求的方向。我希望,我们两个厂,可以成立一个联合攻关小组,从最基础的材料学研究开始,把这个东西给搞出来。”

“好!太好了!”秦海东激动地说道,“我马上向刘华青同志汇报!小姜,你又一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啊!”

挂断电话,姜晨揉了揉眉心。

他知道,自己又给自己,也给这个国家的军工体系,挖了一个巨大的“坑”。

但这个坑,是必须挖,也必须填的。

他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那片熟悉的、属于凤凰厂的天空,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这个所谓的“联合攻关小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幌子。

他太清楚这个国家当前的工业基础和科研水平了。

让沪上造船厂或者国内任何一家研究所,从零开始去独立攻关“氮化镓”这种天顶星科技,结果只有一个——他们会在耗费了无数宝贵的资金、人力和时间之后,最终得出一份充满遗憾的、写着“技术难度过大,建议暂缓”的结题报告。

这不是科研人员们不够努力,也不是国家不够支持。这是时代的局限,是基础科学和工业体系整体落后所带来的、无法逾越的鸿沟。

就像你不能要求一个连四则运算都没学明白的小学生,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

姜晨知道,最终,能够将“氮化镓”真正捧到现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