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龙腾’级导弹驱逐舰(1 / 4)

加入书签

姜晨没有卖关子,他走到测验水池旁的一张大型绘图板前,拿起一支碳铅笔。

秦海东立刻示意工作人员将绘图板擦拭干净,并准备好新的图纸。

在场的工程师们,包括李卫国、王淑芬和赵振华,都屏住呼吸,目光紧紧地锁定在姜晨身上,期待着他笔下即将呈现的奇迹。

姜晨的动作从容而流畅,笔尖在洁白的图纸上轻点,随即,一道道精准的线条便开始在纸上延伸。

他首先勾勒出的是一个比传统单体船更为修长、更具流线型的主船体,两侧则辅以两个细长而低矮的辅助船体,这正是三体船型的基本轮廓。

然而,与之前在水池中看到的模型不同的是,姜晨在主船体的设计上,融入了更多未来驱逐舰的现代化元素,使得整体造型更显凌厉与科幻。

“各位,既然是探讨新一代驱逐舰,那我们就边画边说。”

姜晨的声音平静而富有磁性,仿佛在讲解一个早已烂熟于心的方案。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隐身性能。未来的海战,雷达探测技术只会越来越先进,隐身将是决定舰艇生存能力的关键。所以,舰体外形要尽可能简洁,减少垂直面,采用倾斜设计,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

姜晨的笔尖在图纸上勾勒出舰体简洁而富有棱角的线条,舰艏部分被设计成尖锐的穿浪型,舰桥和桅杆也采用了集成化、封闭式的塔状结构,表面光滑,没有多余的突出物。

传统的烟囱被巧妙地融入到舰体结构中,甚至考虑到了红外抑制,以减少热信号特征。

然而,当姜晨提到“隐身性能”这个词时,秦海东和身边的几位工程师们,脸上都流露出了一丝不解。

他们相互对视,眼中带着些许困惑。

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认知中,海战的逻辑是直白而粗犷的:谁的雷达先发现目标,谁的导弹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然后发射过去,就能赢得胜利。

隐身?

这听起来更像是陆军侦察兵的伪装,或者空军夜间轰炸机的伎俩,在广阔无垠的海面上,一艘几千吨的钢铁巨舰,如何能“隐身”?

又为什么要“隐身”?

“姜厂长,您说的这个‘隐身’,我们有些不太明白。”秦海东斟酌着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求教的意味,“在海上,舰艇目标那么大,雷达一扫就能发现。我们现在追求的,不是应该把雷达造得更远,把导弹打得更准吗?这‘隐身’……它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呢?”

赵振华也跟着问道:“是啊,姜厂长。我们现在造的舰艇,都是实打实的钢铁,怎么能让它在雷达上‘消失’呢?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啊。”

姜晨预料到了他们的反应。

在七十年代末,隐身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超前的概念,甚至有些匪夷所思。

鹰酱那边还好,龙国这边别说海军了,就算是空军都不太敢想象隐身这个概念。

他放下铅笔,目光扫过这些充满求知欲的工程师们,语气变得更加耐心和深入。

“各位前辈,你们的疑问很正常,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全新的作战理念。”姜晨解释道,“你们说的‘谁的雷达先发现,然后导弹发射过去’,这是当前海战的普遍模式,也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但是,未来的海战,将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发现即摧毁’。它会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致命。”

他走到绘图板前,指了指舰艇的侧面轮廓:“大家想想看,如果敌人的雷达比我们更先进,探测距离比我们更远,或者他们的导弹速度更快,精度更高,那会怎么样?我们先发现他们,但他们也同时发现了我们,甚至比我们更早锁定了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虽然有‘牙齿’,但可能还没来得及咬到对方,自己就已经被击中了。这就是为什么,仅仅追求‘发现’和‘打击’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追求‘不被发现’,或者说,‘迟被发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