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军民两用,以军带民(3 / 4)

加入书签

,民用航空业的落后,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一大瓶颈。

客运能力不足,货运更是依赖铁路和公路。

如果能提前研发一款民用的大型运输机,无论是载客还是运输,都能相当给力,这将极大地促进龙国的经济发展,缩短地域间的距离,甚至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提供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

“不仅要考虑军用航空的未来,也要考虑民用航空的未来。”姜晨在心中默念。

他将目光投向了脑海中的《星际军工系统日志》。

“系统,调出大型民用运输机/客机项目模块。”

系统日志的界面瞬间切换,无数光影数据流淌而过,各种未来概念的运输机和客机模型在他眼前闪烁。

“宿主,请选择具体研发方向:高亚音速大型客机、战略运输机、多用途模块化运输平台……”

姜晨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

他知道,这将是另一个宏伟而艰巨的任务。

但有了SHTC-1的突破,以及凤凰新材那批被彻底激活的科研团队,他有信心,能够将这些未来的设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他要让龙国的飞机,不仅仅能在白天翱翔,更能在黑夜中自由穿梭;不仅仅能在国土上空巡逻,更能将龙国的力量投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不仅仅能承载战士的使命,更能承载人民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

军车在松州机场的跑道旁停下,巨大的停机坪在夜色中显得空旷而寂寥。

姜晨下了车,抬头望向那片深邃的夜空,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战机和客机,正划破长空,留下属于龙国的辉煌航迹。

姜晨的思绪在夜色中飞驰,他知道,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需要克服的困难将是天文数字。

首先是大型民用运输机的技术挑战。

气动设计方面,需要研发高展弦比的机翼,以提高升阻比,降低巡航阻力,从而增加航程和燃油效率。

同时,需要攻克超临界翼型技术。

超临界翼型是一种特殊设计的机翼剖面,其上表面在亚音速飞行时能使气流局部达到超音速,同时延迟激波的形成和强度,从而有效降低跨音速阻力,提高巡航速度和效率。

这需要大量的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而这些在七十年代的龙国都处于起步阶段。

发动机方面,大型运输机需要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涡扇发动机相比涡喷发动机,通过增加涵道比(即通过风扇的空气流量与进入核心机的空气流量之比),可以大幅提高燃油效率和推力,降低噪音。

然而,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发涉及风扇、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等核心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材料技术,特别是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等关键材料,以及复杂的控制系统。

这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技术积累。

大型运输机需大量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及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因高比强度和比刚度可显著减重,提升载荷和航程。但其制造工艺复杂(铺层、固化、无损检测),对设备和技术要求高。

七十年代龙国复合材料应用有限。

而全天候飞行需先进航电。

包括惯性导航系统(INS,自主定位)、无线电导航(VOR/DME,提供方位距离)、气象雷达(规避恶劣天气)、自动驾驶仪(提高精度安全性)及先进通信。这些系统研发和集成依赖强大电子工业和软件能力。

而且大型运输机制造要求高。

需超大型装配厂房、高精度数控机床、自动化铆接设备及严格质控。机身蒙皮整体成型、大型构件精密加工、百万铆钉精确安装,均是巨大挑战。

七十年代龙国在此领域与航空强国差距明显。

姜晨在脑海中快速梳理着这些挑战,他知道,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