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天雷防空系统,研发完成!(2 / 5)

加入书签

噪声的红外探测器。

他甚至亲自设计了一套简易的信号处理电路,用当时最先进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虽然在后世看来简陋无比),去实现系统日志中那些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

又比如,那个“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惯性测量单元”。

他知道,MEMS技术在这个时代还处于萌芽阶段,甚至连鹰酱也只是在实验室里进行探索。

但他巧妙地利用了系统提供的“降维”方案,将MEMS的某些核心原理,转化为可以利用现有精密机械加工和微组装技术实现的“伪MEMS”结构。

虽然性能远不如真正的MEMS,但足以满足火箭弹小幅度弹道修正的需求。

这些工作,每一项都耗费了姜晨巨大的心血和精力。

他白天在车间里指导生产,解决技术难题;晚上则回到办公室,在系统日志的帮助下,进行更深层次的设计和优化。

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推动着整个项目的进展。

“抗干扰能力是关键。”姜晨走到王师傅身边,拿起一个半成品引信模块,仔细观察着上面的电路,“米格-21MF的飞行员肯定会释放红外干扰弹,甚至进行电子干扰。我们的引信必须能够有效区分目标和干扰源。按照我给的那个‘跳频’方案,你们再多测试几组数据,确保它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

“跳频?”王师傅挠了挠头,这个词汇对他来说有些陌生,但姜晨的每一个指令,他都会无条件地执行。

他知道,姜总师说的,总没错。

除了“天雷防空系统”,JL-7A雷达零部件的加工也是刻不容缓。

这是“鹰眼”机载雷达的核心组件,直接关系到龙国空军能否在未来的空战中,拥有“先发现、先锁定、先攻击”的能力。

雷达天线阵列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每一个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雷达性能大打折扣。

姜晨亲自绘制了JL-7A雷达天线阵列的加工图纸,甚至精确到了微米级别。

他指导工人对数控机床进行改造,优化刀具轨迹,控制加工温度,确保每一个雷达波导管和天线单元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都达到极致。

“这个波导管的内壁,必须像镜面一样光滑,不能有任何划痕!”姜晨指着一个刚刚加工出来的金属部件,对旁边的年轻技术员说道,“它直接影响到雷达波的传输效率,一点点缺陷,都会导致信号衰减!”

年轻技术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连连点头。

他从未见过有人对加工精度有如此严苛的要求,但眼前之人是姜总工程师。

时间在紧张而忙碌中飞逝。

姜晨几乎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两个项目中。

他很少休息,累了就直接趴在办公桌上小憩片刻,醒来后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他的胃口变得很差,常常一碗面条就能对付一顿饭,然后又继续投入到无尽的计算和图纸绘制中。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南疆前线的战火,猴子国米格-21MF的威胁,以及现在联邦SS-20带来的全球战略压力,都像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他的心头。

他不是没有恐惧,不是没有疲惫,但他不能停下来。

龙国需要他,龙国军工需要他。

“天雷防空系统”的研发进展,牵动着整个军区,乃至更高层的神经。

冯振国长官几乎每天都会亲自打电话询问进展,冯远征教授更是常常泡在06车间,与姜晨一起讨论技术细节。

他们看到了姜晨身上那种惊人的才华和毅力,也看到了龙国军工崛起的希望。

终于,在姜晨和06车间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天雷防空系统”的改进型107和130火箭弹,以及配套的简易火控系统,完成了所有的地面测试。

而今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