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你的背后,是整个祖国!(5 / 6)
轻的总设计师,但听着他专业而深入的阐述,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他们发现,这个年轻人对机载雷达技术的理解,的确远超他们的想象!
看来老冯不是在吹牛批!
这个姜晨是个人物!
他提出的技术方向,正是他们一直在探索,或者即将要探索的领域!
“针对这些技术难点,”姜晨继续说道,“我将提供一些……初步的技术思路和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和论证。”
他没有说“系统提供的方案”,而是用了“初步的技术思路和设计方案”这样委婉的说法。
“例如,在天线方面,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一种新型的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优化其馈电网络和辐射单元,提高增益和带宽。在信号处理方面,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数字滤波和目标识别算法,提高信噪比和抗杂波干扰能力……”
姜晨开始将脑海中系统提供的部分技术细节,用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语言,一点点地抛出来。
他没有全盘托出,而是有选择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阐述,既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又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怀疑。
他一边说,一边在会议桌上的白纸上,快速地勾勒出一些技术原理图和关键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他的手绘速度极快,线条流畅而精准,显示出他对这些技术细节的深刻理解。
在场的专家们,都伸长了脖子,仔细地看着姜晨的图纸,听着他的讲解。
他们发现,姜晨提出的很多技术思路,都非常巧妙,甚至有些是他们之前从未想过的角度!
比如,他提出的那种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在理论上确实能够提高天线性能,但其加工工艺和馈电网络设计非常复杂。
而姜晨勾勒出的示意图,虽然只是草图,但却清晰地展现了其核心原理和关键结构,让他们眼前一亮。
又比如,他提到的那些数字滤波和目标识别算法,虽然听起来有些抽象,但他结合具体的雷达信号处理流程进行解释,让专家们隐约看到了提高雷达性能的可能性。
会议室内的气氛,从最初的惊讶和紧张,渐渐转变为一种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
在场的专家们,都被姜晨展现出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所吸引,他们开始低声交流,甚至有人忍不住提出了问题。
“姜工,你刚才提到的那种波导缝隙阵列天线,其馈电网络的设计精度要求非常高,我们目前的加工设备能否达到要求?”14所的专家问道。
“这位前辈提的问题非常关键。”姜晨点了点头,回答道,“这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对加工精度的极端要求,或者采用一些新的加工工艺,比如精密铸造或电火花加工等,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复杂的部分分解为更易于加工的单元。”
他的回答,既承认了困难,又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显示出他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考。
“姜工,关于信号处理算法,你提到的那种目标识别算法,能否详细解释一下其原理?它如何区分真实目标和地面杂波?”另一位专家问道。
姜晨微笑着,开始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种算法的核心思想:“简单来说,这种算法是基于目标回波信号的特征进行识别的。真实目标的回波信号,与地面杂波或干扰信号在频率、幅度、相位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多维度分析和模式识别,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目标的特征信息,从而将其与杂波区分开来……”
他一边解释,一边在纸上画出了信号波形图和特征提取流程图,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
在场的专家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或者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们发现,姜晨不仅有超前的技术思路,更有将复杂概念简单化、清晰化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