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五百万的人型超算(3 / 4)

加入书签

用了“一些想法”和“可以尝试的思路”这样比较委婉的措辞。

没办法,他只能将功劳归结于自己的“灵感”和“跨学科知识的触类旁通”。

总不能说我从系统那里借了一台超级计算机吧。

即便如此,这也足以让冯振国司令和冯远征教授激动万分了。

“快!快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冯振国司令员迫不及待地追问道,他的声音因为过于激动,甚至都有些破音了。

冯远征教授也顾不上什么长辈的矜持了,他快步走到姜晨身边,目光灼灼地盯着图纸和姜晨的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作为火箭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他也很想知道这其中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姜晨深吸一口气,开始将脑海中经过系统优化和修正后的一些关键点,用尽可能清晰和专业的语言,向两位长辈娓娓道来。

“首先,关于一级发动机推力骤降和爆炸的问题,”姜晨的手指点在图纸上一级发动机燃料供应系统的位置,“我注意到,这里的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喷注单元的设计,似乎存在一些……轻微的结构缺陷。这种设计,在理论计算中可能问题不大,但在实际高强度工作状态下,容易导致局部燃料富集或氧化剂过量,从而引发燃烧不稳,甚至产生爆震。如果能对喷注孔的直径、角度以及排列方式进行一些微调,或许能够改善混合效率,提高燃烧稳定性。”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铅笔,在图纸的空白处,快速地勾勒出了几个经过修改后的喷注单元结构示意图。

这些示意图,与原设计相比,看似只是细节上的调整,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流体力学和燃烧学原理。

冯远征教授凑近了仔细观看,眉头渐渐蹙起,随即又慢慢舒展,他在不断地思索着。

他是真正的行家,姜晨提出的这些修改意见虽然看似细微,但他立刻就意识到了其中可能蕴含的价值。

“其次,关于二级火箭点火失败的问题,”姜晨继续说道,手指移动到火箭级间段的连接部位,“我猜测,可能与级间分离的时序控制和热防护设计有关。在高速飞行和一级发动机工作的状态下,级间段的温度会非常高。如果二级火箭的点火时机掌握不当,或者热防护措施不足,很容易导致点火系统失灵,甚至在点火前就被高温损坏。”

“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在级间段增加一层更高效的隔热材料,并对二级火箭的点火程序进行更精细化的时序标定,确保在最佳的窗口期进行点火。”

“还有,关于弹头再入姿态失稳的问题,”姜晨的目光落向弹头部分,“这可能涉及到弹头气动外形、重心位置以及尾部稳定翼的设计。我注意到,目前的设计,在高速再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激波干扰和重心漂移,导致姿态控制的难度加大。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对弹头的锥度进行微小的调整,优化其气动特性,并对内部配重进行更精确的计算和布置,以确保其在再入过程中的稳定性。”

姜晨一口气说出了好几个针对性的技术改进方向,每一个都直指“东风二号改”目前面临的核心难题。

他所提出的这些“想法”,并非凭空臆测,而是基于系统提供的精确分析和优化数据,只是他用一种相对“合理”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办公室内的空气,因为姜晨的这番话,而变得异常安静。

冯振国司令和冯远征教授,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如同听天书一般,震惊地看着侃侃而谈的姜晨。

他们原本以为,姜晨能提出一两个方向性的建议,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却没想到,他竟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如此复杂的技术问题,提出这么多具体而深入的见解!

而且,他所说的每一个问题点,都精准地命中了他们之前试验失败的关键环节!

这……这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吗?!

这简直就是一个浸淫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