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龙阳再献强军策,九十万语惊高参(2 / 4)
设计理念、关键性能指标,以及他自己思考的一些关于如何结合国内现有技术条件进行研制和生产的初步设想,简明扼要地向陈东升进行了阐述。
当然,他隐去了系统的存在,只是将这些归结为自己“在雷达技术领域的一些不成熟的研究和推演”。
他重点强调了这款雷达的几个关键优势:
远超时代的探测距离和多目标处理能力: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高空高速威胁。
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在体积、重量和功耗方面进行了特殊优化,使其能够适配于国内现有的歼-7、甚至经过改进的歼-6战斗机(虽然这有些挑战性,但理论上可行)。
关键技术的“本土化”可行性:虽然部分核心元器件可能需要攻关,但整体技术路线相对成熟,并非完全空中楼阁,可以依托国内现有工业基础逐步实现。
姜晨说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数据和技术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陈东升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变成了凝重,再到后来的……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撼!
作为军区装备部的参谋,他对国内外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
姜晨所描述的这款机载雷达的性能指标,如果真的能够实现,那对于龙国空军而言,其意义简直是……革命性的!
这将意味着,龙国的战斗机将不再是“睁眼瞎”,而是拥有了能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媲美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这将彻底改变龙国在国土防空和未来空战中的被动局面!
可以说有了一款较好,甚至可以说是先进的机载雷达,空军的同志们再也不用和敌人拼刺刀了。
“姜晨同志……”陈东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声音都有些微微颤抖,“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你确定这些性能指标,我们国家……真的有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姜晨郑重地点了点头:“陈参谋,我以我的人格担保,我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的。当然,最终能否成功,还需要14所的专家们和我们共同努力。但我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我们一定能够攻克这个难关!”
他看着陈东升,语气诚恳地说道:“所以,我恳请陈参谋能够将我的这个方案,尽快上报军区和中央。如果能够得到批准立项,我愿意和14所的同志们一起,全身心投入到这款雷达的研制工作中去!”
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陈东升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姜晨,仿佛要从他的脸上看出哪怕一丝一毫的虚张声势。
但姜晨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充满了对技术的执着和对国家的赤诚。
良久,陈东升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沉重和……为难:“姜晨同志,你的这个方案,其战略意义之重大,我完全能够理解。向上面请示,是肯定要请示的!而且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将你的方案和我的意见,一并上报给军区首长,并争取由军区向中央军委和国防科工委进行专题汇报。”
听到这里,姜晨心中一喜。
然而,陈东升接下来的话,却像一盆冷水,浇熄了他心中的部分火焰。
“但是……”陈东升话锋一转,眉头紧锁,语气变得有些隐晦,“姜晨同志,有些情况,我可能需要提前跟你通个气。你知道,研制高性能的机载雷达,可不是一个小项目,这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他看着姜晨,意味深长地说道:“国家现在财政预算非常紧张,各行各业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军费开支更是被一再压缩。虽然‘前哨二号’项目,上面特批了五十万经费,并且取得了成功,但这其中,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运气成分。”
“而研制一款全新的、高性能的机载火控雷达,其投入规模,恐怕要远远超过反炮兵雷达。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