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我要造无人机(2 / 3)

加入书签

表示。

没有人知道,在此刻姜晨的眼中,世界是另一番景象。

他的视网膜上,不断有淡蓝色的数据流和信息框闪过,那是来自“星际军工系统”的实时分析:

扫描目标:FU-325万能工具铣床(改进型)

制造年份:1974年

当前状态:优良(92%设计性能)

核心技术:基于德系DeckelFP系列仿制改进,滚动轴承主轴,早期数字显示(非闭环控制)

精度等级:IT6(稳定)

升级潜力:中等。可替换为开环步进电机驱动,加装简易PLC控制器,实现基础数控功能。预计升级成本:8000龙国币/台。升级后可用于加工中等复杂度零件,如无人机舵机支架、轻武器精密组件。

综合评价:技术成熟可靠,较龙国现有水平领先约10-15年,但并非顶尖技术。

扫描目标:RU-280精密万能外圆磨床

制造年份:1973年

当前状态:优良(90%设计性能)

核心技术:液压传动,静压轴承砂轮主轴(部分型号),接触式自动测量装置(选配)

精度等级:IT5(峰值可达0.002)

升级潜力:低。核心精度依赖机械结构和装配工艺,数字化改造意义不大,但可加装更先进的在线测量系统。

推荐应用:高精度轴类零件加工,如发动机曲轴、精密传动轴、火炮后坐装置活塞杆。

综合评价:性能优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顶尖),对提升龙国精密轴类加工能力有重要意义。

系统日志不断刷新,将每一台映入姜晨眼帘的机床都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型号、年限、技术来源、实际精度、磨损状态、维护保养情况,以及最重要的——升级潜力和建议应用方向。

姜晨的目标,不仅仅是引进几台“先进”的设备来解决眼前的生产难题。

他着眼的是未来。

在他的规划中,龙阳军工厂乃至整个龙国的军工体系,需要跨越式发展。

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掌握能够支撑下一代武器装备研发制造的核心工业母机。

“无人机……”

姜晨的脑海中,一个宏伟的计划正在逐渐成型。

他自然知道,未来的战场,将是信息化的战场,智能化、无人化装备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制造高性能无人机,需要高精度的零部件加工能力,特别是轻质合金的精密加工、复杂曲面的成型、以及微型精密传动机构的制造。

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尼亚罗马这些七十年代水平的机床,虽然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远不如后世,但其中一些基础扎实、结构刚性好的型号,具有相当大的改造潜力。

通过系统的“升级”或后续的技术改造,完全可以将其提升到满足特定需求的水平,甚至成为制造某些关键无人机零部件的利器。

他一边听着波佩斯库不遗余力地推销着那些看起来最光鲜亮丽的“明星产品”,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车间里其他的设备。

他的目光掠过大型的龙门铣床、重型的卧式镗床,最终,在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停了下来。

那里摆放着几台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有些老旧的机器。

其中一台,是一台中等规格的坐标镗床,型号似乎是尼亚罗马仿制瑞士早期SIP公司的产品,外观朴实无华,没有FU-325那样的“现代感”,也没有RU-280那样的“精密范”。

它静静地立在那里,周身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油污,似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开动了。

扫描目标:AF-85坐标镗床(早期型号)

制造年份:1968年

当前状态:一般(75%设计性能,导轨轻微磨损,需重新刮研)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