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沿途立碑 震慑草原(1 / 3)
当大军缓缓路过斡耳朵城遗址时,昔日繁华的城池如今已化作一片残垣断壁,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凄凉。马超驻马而立,望着这片废墟,心中感慨万千。他转头看向徐庶,神情凝重地说道:“元直,劳烦你撰写一本文书,我们要在这沃尔多城遗址上刻下石碑,将此次讨伐鲜卑之事详细记录下来。”
徐庶领命,沉思片刻后,便开始构思碑文内容。不一会儿,他提笔蘸墨,在纸上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了一篇气势恢宏的碑文。碑文上细数马超率领十七万大军前来讨伐鲜卑,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共灭鲜卑近百万之众。然而,这场战争也让己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自损十三万八千余人。
马超接过徐庶写好的文书,仔细审阅了一遍,微微点头表示认可。随后,他命人立刻寻来工匠,在斡耳朵城遗址的显眼处,凿石立碑,将这篇碑文一字不差地刻在石碑之上。
马超留下徐庶在此监工,大军继续缓缓前行。鲁肃心中对马超在斡耳朵城遗址建石碑一事充满疑惑,忍不住靠近马超,拱手问道:“主公,您在此建石碑究竟是何意呢?”
马超神色凝重,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鲁先生,这并非我一时心血来潮。自从大破鲜卑之后,我心中便一直在思索该如何治理这片草原。”一旁的贾诩听闻,顿时来了兴致,也不自觉地竖起耳朵细听。
鲁肃再次拱手,恭敬说道:“大王如此用心,可是心中已有定数?”
马超微微点头,接着说道:“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想好究竟怎样做,才能真正对草原起到警示作用。毕竟草原如此辽阔,若是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既便鲜卑族灭亡,其他部族壮大起来,草原依旧得不到安宁。而恰逢贾诩先生带来那幅地图,才让我心中有了些许想法。”
贾诩此刻好奇心大增,赶忙凑近马超身旁,急切问道:“大王,具体该如何实行呢?”
马超指了指贾诩之前所绘的地图,说道:“借你地图之力,从西凉一直到这狼居胥山,地图上皆有标明,沿途被我们所灭之部落,你也都一一标注出来,我心中便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我欲在这斡耳朵城遗址以及这一路上所灭之部落的所在地,皆立石碑。一来,让那些在此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能有个可供后人扫祭之处。我打算每隔两年,便让西凉出兵在草原上巡视一遍,若遇到有继续萌芽的游牧民族敢在此落草为寇,直接予以打击。如此一来,可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宵小之辈。二来,也方便将领们前来对这些长眠于此的兄弟们进行祭奠,让后人铭记先辈们的付出。”
贾诩和鲁肃听后,皆恍然大悟,对马超的深谋远虑钦佩不已。贾诩点头称赞道:“大王此计甚妙,立碑可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出兵巡视既能维护草原秩序,又能彰显我军威,实乃一举两得。”
鲁肃也附和道:“主公高瞻远瞩,如此布局,草原定能在我军掌控之下,渐趋安稳。”
马超看着两位谋士,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草原局势复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只有让草原各部深知我军的决心和实力,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说罢,他扬鞭策马,带领大军继续朝着归途前行。
大军在归途中,每行经一处被击溃的部落遗址,马超都会下令留人在此筑碑。这些碑虽不像斡耳朵城遗址的石碑那般高大宏伟,但每一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碑上清晰地标注着此地原为何部落,为了攻克该部落,己方付出了多少兵力。
马超每次都会在碑前驻目良久,眼神凝重而深沉,仿佛要将这些曾经的战斗场景和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魂都印刻进脑子里。他深知,这些都是他们征战草原的见证,也是无数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记忆。
就这样,大军一路前行,一路筑碑,此举直至抵达阴山才算告一段落。当大军终于来到阴山脚下,马超叫来胡车儿,神情严肃地吩咐道:“胡车儿,你即刻先行出发,快马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