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要求和年终总结(4 / 8)

加入书签

赚得盆满钵满,更何况他们美联储每年都在印刷大量的美元钞票,给全世界经济注水,最后肥了他们美国。

所以华顺公司再怎么牛逼,短时间内,也不会引起美国的关注。

再说了,现在的华顺公司还只是一个小宝宝,连路都还不会走,王多鱼更加不操心这些了。

只需要把技术产品研发出来,让尚仲敏教授他们把这些产品销售到全世界就可以了。

走出实验室,王多鱼刚回到计算数学系教学楼,迎面就碰到了一位让他意想不到的人。

“王教授您好,总算是遇到您了.”

杨念真非常高兴,激动地站在王多鱼面前,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当即就请教了起来。

她的数学天赋确实很不错,更是一九七八年这一届高考的川蜀状元,北大数学系期末考试,几乎经常都是全系年级第一。

而她之所以没有被选中,前往美国留学,原因之一就是当时考试前她家里出了点事,其次就是她自己也不太想去国外待那么长时间。

不过,虽然她没有出国留学,但她的成绩也不算太差。

去年七月份,她也去了普林斯顿大学参加了王多鱼的报告会,并且回国后的八月份,也来哈工大听过课。

并且在过去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她也陆续写了三篇论文,其中一篇被美国《杜克数学期刊》发表了。

剩下两篇论文则是发表在《中国科学数学》上面。

其实她倒是想要给《哈工大数学期刊》投稿,奈何没有被通过啊。

这份期刊对论文质量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

王多鱼耐心地给杨念真解答完毕,很快又被其他同学给纠缠住了。

只是扫了一眼,王多鱼就发现大部分都是陌生又有点熟悉的同学,因为他们都不是哈工大的学生。

所以在解答完之后,他不由好奇地问了一句:“你们怎么都来这里了你们不应该是在你们学校么”

杨念真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王多鱼很快就知道了情况。

去年八月这个月,王多鱼给他们上了一个月的课程,然后从九月初开始,杨念真他们在整理好了各自的笔记之后,于九月底陆续离开了哈工大。

而现在呢,他们都想考王多鱼的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这不全都跑来了。

“你们都有发表过论文,对么”

突然间,王多鱼有点头皮发麻。

薛晓玲、荣光夏、莫若高、杨念真、李胜隆他们都已经能够确定在顶刊或者次顶刊上面发表过论文,而眼前这群学生当中,估计也有不少跟薛晓玲他们一样,已经在准备或者已经发表过相关论文的学生。

如果他们当中有六七人都在世界顶刊上面发表过论文,岂不是说他王多鱼都要招收这些学生

带六七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光是想想都觉得头疼。

所以王多鱼突然觉得自己提出来的要求,似乎不太高啊。

毕竟他的想法就是收两到三名学生,不能再多了。

“是的,王教授,我在《数学学报》上面发表了三篇论文”

“我在《中国科学数学》和《哈工大数学期刊》上分别发表了一篇论文.”

“王教授,我想考硕博研究生的话,是不是真的需要两篇顶刊论文呀”

听到他们七嘴八舌的回应,王多鱼的笑容顿时苦涩不已。

从目前来看,这群外校学生就已经有三人发表过顶刊论文,其中在《哈工大数学期刊》发表过论文的学生应该是第一期那一篇,王多鱼有点印象,应该是来自浙江大学的厉建书。

还有一位来自复旦大学的李骏,他们这些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

因此现在粗略这么一计算,能够成为他的博士研究生的候选学生大概率是博切尔兹、约克兹两人,硕士和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候选人有则是荣光夏、李骏、厉建书、李胜隆、杨念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