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确认猜测与尝试沟通(3 / 6)
高度同源。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超过一半的此类空域内部,他们确实发现了类似γ-7中那样的、更具凝聚性和结构性的“碎片”状暗影弦聚合体!
它们如同潜伏在巢穴中的毒蛛,盘踞在异常空域物理规则最扭曲的核心区域,对任何外来的探测或刺激表现出强烈的、充满恶意的反应,其攻击模式——那种直接作用于弦背景和意识层面的精神能量冲击——也基本相同。
同样,所有这些攻击,无一例外,都被限制在了各自所在的异常空域边界之内,无法有效延伸到正常的宇宙空间中。
地球舰队的“叩诊”战术虽然每次都被激烈的反击所打断,甚至付出了一些探测器损失和舰船护盾能量严重消耗的代价,但也成功收集到了海量的、无比珍贵的实战数据,逐步摸清了这些诡异存在的攻击阈值、反应模式和力量上限。
“‘暗影弦’……很可能是这些物理规则极端异常区域的‘伴生物’,或者说,是这种极端环境‘孕育’出的某种奇特存在形式。”李艳在一次阶段性总结会议上阐述着她的观点,面前的全息星图上标记着所有已探察的异常区及其暗影弦特征,旁边还罗列着详细的能量读数、攻击强度统计、环境参数关联分析等数据,
“而那种更具攻击性、似乎拥有某种初级智能的‘碎片’……则像是在这种‘温床’中,进一步演化出的……更高级的形态?或者说,是暗影弦在特定条件下聚集而成的……‘集群意识’?它们对环境的依赖性极强,脱离特定环境就无法独立存在。”
王海峰补充道,语气极其凝重,他调出了“KL-17”和“涡旋-12”的攻击模式对比图:“而最关键的是,它们无法离开这些‘温床’。异常的空域环境既是它们的力量源泉,也是禁锢它们的囚笼。一旦离开,它们就会像离水的鱼一样迅速‘消散’。这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它们的攻击无法溢出边界。
我们的舰队虽然在这些空域内作战效能大打折扣,但凭借‘守护者’网络和边界效应,始终能够保持战略上的安全。”
孔方佳聆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的目光扫过星图上那些被标记为“危险”的红色区域以及旁边详尽的战损与数据报告,大脑中构建的模型越来越清晰。一次次有惊无险的接触战,虽然紧张,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
“那么,王教授之前的那个猜想呢?”他缓缓开口,目光投向王海峰,“关于这些‘暗影弦’和‘碎片’,可能是高维存在的‘投影’或‘碎片’?这些作战数据,是支持还是削弱了这个猜想?”
王海峰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走到星图前:“元帅,李博士,随着数据的增多,尤其是对比了不同空域的作战反馈和信息结构分析后,这个猜想虽然依旧大胆,但却是目前所有可能性中,最能统一解释所有怪异现象的一个。”
他调出γ-7、“KL-17”和“静默之疤”的详细对比数据,特别是“弦球之眼”记录下的、暗影弦受到攻击时产生的信息反馈结构。
“第一,存在形式。它们无视常规物理定律,表现为能量-信息-意识的混合体,这更符合我们对高维存在的一些理论推测——在更高维度,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界限可能很模糊。
我们在不同环境下的攻击,它们都能用同源的方式反击,说明其本质超越了一般物质形态。
第二,攻击方式。直接作用于宇宙弦和意识层面,这像是……跳过低维的‘中间步骤’,直接撼动宇宙的‘基础’和生命的‘本质’。这是典型的‘降维打击’思路,虽然它们现在被限制,只能做到‘降维嘶吼’。
我们在‘涡旋-12’遭遇的范围性愤怒反击,在‘静默之疤’遇到的延迟冰冷反应,都表明其智能和反应模式受到环境调制,但内核一致。
第三,分布关联。它们只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