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殖民D计划(3 / 5)
骸——“残响-7号”(深渊门扉核心残片)的高精度扫描影像,其内部结构复杂得令人眩晕。
“‘残响-7号’的深层多维扫描与能量场回溯分析,最终揭示了深渊‘门扉’的核心机制——弦面暴力扭曲与空间强行缝合。”李艳调出动态模拟,无数代表时空基础结构的“弦”被一股庞大而粗暴的暗紫色能量流强行拉扯、撕裂、打结、强行“缝合”在一起。
“这种方式能量消耗巨大,效率低下,稳定性极差。如同在一个千疮百孔、极度脆弱的旧帆布上,用粗针和麻绳强行打满补丁,极易引发灾难性的空间结构崩溃——这正是我们最终能摧毁那座‘门扉’的关键弱点。”
画面再次切换,展示出升级后的“弦面之眼II型”阵列捕捉到的、李艳在“锁喉”行动中进行“场塑形”干预时的珍贵能量流变记录。这一次,代表能量的线条不再是粗暴的撕裂和纠缠,而是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和谐的韵律感,如同精密的织布机在编织宇宙的经纬。
“我们的突破性发现在于此——‘共振编织场’理论!”李艳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这是她毕生追求的曙光,“基于能量文明关于‘频率是沟通维度的桥梁’的古老启示、元素文明对能量场‘精微塑形’的独到理解、钛岩文明将‘物质共振’应用于毁灭性武器(‘震波撕裂者’)的反向工程启发,再结合‘弦面之眼’对时空基础弦的感知能力,我们终于找到了与时空‘弦’本身进行‘沟通’与‘引导’的方法,而非暴力对抗!”
她展示出一个极其复杂、核心由经过特殊调制的斐波那契能量波序列构成的数学模型:“核心原理是:不再进行暴力撕扯! 而是通过精心设计、调制的能量场频率,这种频率中蕴含着特定的‘信息指令’(如同一种时空语言),就像用精确频率的音叉去引发另一根音叉的共鸣!让目标区域的时空‘弦’进入一种……‘预备共振’的柔性状态!显着降低其结合能阈值!”
星图上出现一个震撼的动态模拟:一片目标区域被代表“共振编织场”的柔和金色光晕笼罩。光晕内的时空“弦”仿佛被无形的手轻柔抚过,开始以一种更协调、更舒缓的频率共振、波动。这时,一道强度远低于“震波撕裂者”、高度可控的凝聚能量脉冲(启动能量)精准射入这片被“软化”的区域中心点——
嗡——!
模拟画面中,奇迹发生!被“编织场”预先软化和调谐的时空结构,在可控能量脉冲的触发下,如同被温柔而灵巧的手牵引的丝线,自然而然地弯曲、折叠、搭接,形成了一个边缘光滑、能量波动稳定、结构完美的微型虫洞通道!虽然微小且持续时间短暂,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能量效率,远优于深渊“门扉”那充满裂痕与能量溢散的暴力产物!
“成功了?!天啊!”刘星雨上将忍不住低呼出声,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狂喜光芒。连一贯冷静的关哲,紧抿的嘴角也微不可察地松动了一丝。长老们更是激动得身体前倾,大长老的手指微微颤抖。索伦将军的目光也瞬间锐利了数倍,紧紧锁定着那个微型虫洞模型,计算着其战略价值。
“是的!在‘灵神星’基地‘织女座’实验室的受控环境下,稳定、可控的微型虫洞(直径小于1米,持续时间3.7秒)生成实验,成功率已达到81.3%!”李艳给出了肯定的数据,但随即话锋一转,带着顶级科学家的绝对严谨与清醒,
“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从实验室尺度的微型虫洞,到建造能够横跨星海、稳定运行、可供舰船通行的实用化‘星门’,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指数级增长的巨大挑战:能量需求呈几何级数攀升,维持大型虫洞稳定需要建造功率堪比小型恒星的‘编织场’主发生器和覆盖范围更广、精度更高的‘弦面之眼’监控阵列;
通道两端定位精度要求达到普朗克尺度级别;如何防御敌对势力对星门本身的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