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绿光氏族终究之密-星辉之怒(3 / 6)
依赖信息化、协同化的现代化舰队或精神控制类的集群单位(如深渊虫群)具有极强的战略瘫痪效果。
技术挑战: 对自身友军通讯同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精确的敌我识别与力场边界控制。维持广域高强度干扰能耗巨大。
系统特性与限制:
完全依赖“天穹之环”: “广谱信息静默场”是纯粹的“耗能大户”。每一次启动,尤其是“空间撕裂矛”或“区域性熵增场”的全功率运行,都会对“天穹之环”的能量输出造成巨大压力,可能导致部分非核心区域能量供应短暂中断。攻击结束后需要相当时间(数小时至数天)让“天穹之环”储能系统恢复。
控制核心: 需要绿光氏族最顶尖的空间物理学家团队与“艾瑟拉之智”AI的深度协同控制。操作员通过神经直连接口接入控制矩阵,实时监控并微调复杂的场参数(磁场强度、空间曲率、能量注入速率)。这对操作员的专业知识、神经反应速度和精神集中力要求极高,长时间高强度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疲劳甚至器质性损伤(过载风险)。
射程与精度:
“空间撕裂矛”:理论射程极远(光年级),但束流在长距离传输中会因空间背景涨落而发散、能量衰减,精度急剧下降。超远距离(跨恒星系)精确打击必须依赖外部提供的超高精度、实时更新的空间坐标与引力场\/空间曲率背景模型。
“区域性熵增场”\/“广谱信息静默场”: 有效作用范围在行星轨道至邻近恒星系空间内效果最佳。超远距离投射时,场强衰减严重,效果大打折扣。
脆弱性与唯一性:
‘奇点约束场’武器系统阵列本身是极其庞大、复杂且昂贵的工程奇迹。其深井中的核心发生器单元由超高强度材料打造,但并非无敌。高强度物理攻击(如动能撞击、反物质湮灭)、强相位空间干扰(可能扰乱场稳定)、或是针对性的熵增攻击(加速材料老化)都可能对其造成严重损伤或彻底摧毁。
阵列的建造与维护成本高昂,技术门槛极高,无法大规模量产。艾瑟拉星系仅此一套。损失意味着战略威慑能力的重大挫折。
启动与冷却:‘奇点约束场’武器系统从待机状态到全功率运行需要较长的启动预热\/充能时间(数十分钟)。攻击后,核心发生器单元需要强制冷却周期,无法连续快速发射。
孔方佳站在观测平台上,冰冷的合金栏杆传递着细微的震动。他透过厚重的观察窗,凝视着深井中那些庞大、复杂、散发着幽蓝光芒的金属巨构。没有“生命”的脉动,只有冰冷的工程造物所蕴含的、足以撕裂星辰的物理伟力。
他能从那些复杂的线圈、透镜和能量导管中,感受到绿光氏族在空间物理、能量操控和巨型工程学上的惊人造诣,以及逆向黑塔技术的艰深成果。这“奇点约束场”,本质上是一种对宇宙极端物理现象的极限工程模拟与武器化应用,其威力源于对物理法则的深刻理解与近乎疯狂的工程实现能力。
“‘奇点约束场’……它的‘眼睛’和‘大脑’需要我们的‘织梦者’,它的‘手臂’需要我们的舰队来保护。”孔方佳瞬间抓住了协同作战的核心。超远距离精确打击所需的空间坐标和背景模型,正是“织梦者”超级量子计算中枢的绝对领域。
“完全正确,孔元帅!”根须·凝光的回应带着强烈的技术协同渴望。““奇点约束场”,特别是空间撕裂矛构型,拥有理论上的跨星系打击能力,但它需要一双能穿透星海迷雾、洞察目标坐标与环境细节的‘天眼’。
地球的‘昆仑-织梦者’超级中枢——其无与伦比的超距量子传感网络、对引力波背景的精密分析能力、近乎实时的大尺度空间曲率建模与预测算法——将成为指引空间撕裂矛跨越冰冷虚空、精准锁定遥远目标的‘终极火控系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