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朝议三事(4 / 5)

加入书签

了。

待诸葛玄收到报告赶去召回,粮食都已经运到了泰山郡南部,移交给了曹操。

运走大豆种子确实不是故意的,其实诸葛玄也说过不要动用留存的种粮,但民夫们是真的分不清……而且仓啬夫手下没那么多人手,田豫接管仓库,让民夫帮着搬运粮食,本意也是为了帮忙和提高效率。

但国渊极其生气,把诸葛玄和田豫大骂了好几顿。

不是因为流程问题,而是因为大豆种子没了!

眼下夏至已到,麦子已经在收割了,但早已过了其它作物的季节——下半年种啥!

齐郡是州治所在,也是最需要大麦和小麦储备的地方。

麦秸是马料,冬麦在五月收获,此时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麦本身就是五谷中的备荒粮。

(注:粟、黍、麦、稻、菽,除了麦之外,其它都是春种秋收,只有麦是冬种夏收,是青黄不接时的救命粮。)

州治一般都是种植麦比较多的地方。

由于济南、平原、乐安等地黄河岸边大量成片的官屯土地全部种的粟和黍(小米和黄米),因此齐郡的官屯有一半用了麦菽连种。

也就是种小麦和大豆,五月收了小麦之后就立刻补种大豆,在八九月份再收。

但现在大豆种子没了,其它郡又没有留那么多豆种,根本没法支援齐郡。

除了官屯,其它豪族或自耕农家里也种大豆,但他们也不会留存多余的大豆种子,因为大豆要完全避光保存,不是每家都有地窖的。

这会直接导致齐郡一半的官屯下半年没东西可种……

除了大豆之外,夏季已经不适合种植其它主粮了。

目前,齐郡的官屯面积,差不多占所有耕地的一半——齐王被废,原来的齐国很多豪族也被清洗,一半的土地都成了官屯。

也就是说,整个齐郡一半的地当中的一半,四分之一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县的土地,下半年没东西可种……

一个小小的失误,甚至都不算是失误,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当然,这事最终由刘备自己担了责任。

为了保障军队后勤,诸葛玄调用常平仓是合理的。

田豫只负责运输事务,他和兵士们以及民夫都不知道那黑乎乎的窑洞里是留存的当季豆种,为了不影响战事尽快运输,当然也是没错的。

仓啬夫为了不耽误军务,迅速开仓之后再回报,也是应该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仓啬夫接受了田豫让民夫帮忙搬运出库,并且没能及时阻止种粮被搬出——但这是很难避免的,仓库那么多,如果只让仓工搬运,那还指不定得搬多久呢。

作战期间,军需事务可不能层层请示,耽误时间会死很多人的。

最大的问题其实出在通讯和文化水平上。

仓库有很多个,国渊设置窑仓时就在每个仓门口都挂了牌子,写了存储方式以及存放的物资类型。

如果识字,看到种粮二字就不会动了,这年头人为导致种粮损失是要处以极刑的。

(《二年律令》:盗牛、马、禾稼、刍稾……皆磔。导致农事损失大于一头牛的价值时,都判磔刑,也就是五马分尸示众。这是吕后颁布的律令。马就是按三马一牛来算,刍稾是饲草,禾稼就是庄稼及种粮。)

但兵士们大多不识字,官员又不可能守着一个又一个仓库讲解,仓储管理人员又没那么多——除了仓啬夫本人,其它仓工同样不识字。

通讯不方便,没法像打电话那样直接汇报。

绝大多数人又不识字——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但怎么解决呢

搞全民扫盲运动

短期内不现实的……

当前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