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农策(2 / 3)

加入书签

—用连环画把各种工具和新的耕种方法都画出来,让劳动人民自己结合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的方式。

北方平原多,大多情况下是旱作,种植的大部分是粟,平原地区大片土地连接,适合用曲辕犁,实施代田翻陇法。

南方水网多,土地稍软,大部分种稻,适合用公婆犁,实施圩岸围田保障水量。

山地和旱地更适合种黍,也就是黄米,也更适合用脚踏犁。

同时悬赏高产作物,献高产新粮者封侯封君。

把方法传递出去,劳动人民自己会因地制宜的。

各类穑种接续或轮种肥田的方式也都画在图册上了,这些活儿刘备不懂,但农学院懂,他们研究的就是这个。

至于翻车(龙骨水车)、水力磨坊、耧车(条播机,一次能播种三到五条陇)、手摇风谷车等技术,也一并传播出去。

除了手摇风谷车,其它东西汉代本来就有,只是没有普及。

翻车其实是刘宏和张让支持掖庭令毕岚设计出来的。

当然,一开始的目的不是为了农业生产,而是为了将水引到护城河以及西园水渠,以保障西园一直都不缺水流。

因此,最初的翻车被设张让立于雒阳南北的驰道大桥旁边,洒落的水顺便还能为出入雒阳的主干道除尘。

虽然没有用于农业灌溉,但这种立在首都门口的官方广告效应还是使翻车很快得到了模仿,只是因为战乱没有广泛传播。

而刘备发布的《农策》连环画,则是这个年代最强的官方推广方式——连环画是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唯一能看懂的书,而且里面还结合各种农具画了衣衫半露流汗劳作的农妇……

无论是出于对书本的尊敬,还是出于对生活的向往,亦或是单纯出于男女之事,都能让这种连环画以最快的速度风靡大汉。

当然,这会使得其它势力也获取到这些技术。

但无所谓,能让大汉所有人都掌握这些知识,比胜负重要。

毕竟只有在一个能真正应用这些技术的环境,才能让技术变现。

如果是农奴环境……掌握了再先进的技术又如何呢

收获一石也是全部交税,收获十石也是全部交税,草民得不到好处,谁乐意改变现有习惯啊……

想让草民把先进技术应用起来,至少得保证草民应用了更好的技术之后能获得更多收益吧

而且……

刘备发行《农策》,本身就等于向天下昭示了什么是正统。

每一幅画都有相关人士的名字,除了刘备简雍等官员士人之外,还有绘制图样的学生,以及更多的庶民佃户或是流民农奴。

照着刘备的粗略构图,动手制作出第一个手摇风谷车的普通木匠郑初一,制造出第一柄脚踏犁的寻常铁匠方阿老,制造出第一幅曲辕犁的普通佃户黑涂……

这些人是在诸葛亮的机械工坊捯饬出这些物件的——机械并不是指什么高科技,就是这些普通但实用的力学装置,诸葛亮只是想把刘备和他讲过或画过的东西试着做出来。

还有第一个在河滩地采用圩岸围田法的普通屯户江阿姊……

参与了农书修订的有三百多人,大多数都是平凡人,没做过什么丰功伟业,原本不会出现在任何记载中。

但他们有动手能力,而且跟对了人。

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连自己的名字都是第一次认识,但注定会因此名留千古。

而出现得最多的,当然是刘备的名字,几乎所有新农具和耕作法的图样

也许不识字的人认不得名字,但慢慢总会有识字的人告诉他们的。

……

八月初。

第一本《农策》被印制出来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