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青春糗事与摸鱼哲学(1 / 4)

加入书签

听完刘雪婷那段跌宕起伏的假期攻略解说,坐在对面的宋玉莹眼睛里像落了星星,直勾勾地盯着刘雪婷,满脸都是小迷妹式的崇拜。她往前凑了凑身子,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佩服:

“雪婷姐你真是太厉害了!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在钻假期空子这事儿上算有点小聪明,每次赶上五一小长假或者国庆长假,总得变着法儿跟辅导员软磨硬泡,能多蹭上两天假就觉得自己赢了。可现在跟你一比,我这点把戏简直就是小学生水平,根本不值一提!”

宋玉莹这话倒让我忍不住笑了——她说的这些小伎俩,当年我在大学里可没少用。

就说那些长短假期吧,每逢节前节后赶上周末,我肯定得跟辅导员“表演”一番:要么说家里有急事需要提前回去处理,要么装模作样说买不到返程票得延后两天回校。一来二去,七天小长假硬生生能被我掰成九天,运气好的时候甚至能凑出十一天来。更绝的是大三那年,我们班居然跟授课老师达成了“秘密协议”——把长假前后的几节课全调到某个没课的上午集中上完,就这么堂而皇之地休了个十一天的超长假期。

说起来这事儿还得感谢那位通情达理的老师。毕竟对老师来说,能凑个完整的长假带家人出去转转也是美事,我们这些学生找的借口则是“回家陪伴父母”。至于放假期间到底有多少人真回了家,大概只有天知道了。

至少当年的达哥——也就是我,肯定没回家。倒不是不愿意陪父母,实在是路程太折腾:从学校到家光在路上就得耗掉两三天,到家顶多呆两天又得往回赶,算下来真正陪父母的时间还没赶路的时间多,怎么想都觉得不划算。所以大学几年,除了寒暑假能踏踏实实回家待段时间,其他小长假我基本都待在学校。

有人可能会问,留在学校会不会无聊?那可真是多虑了——只要兜里有粮饷,在学校的日子可比在家精彩多了。说到“粮饷”,就不得不提同寝室老大当年那段让人哭笑不得的糗事。

那还是大一的第一个小长假,大伙儿刚从高中的牢笼里钻出来,还没摸清大学的“生存法则”,没敢像后来那样随便找借口请假,学校按假日办要求放七天,我们也就乖乖照着执行。我们寝室几个外地学生自然都留在了学校,可让人意外的是,身为本地人的老大居然也没回家,选择跟我们一起在学校过节。

直到收假后的一次卧谈会,老大才神秘兮兮地跟我们分享他的“省钱大计”。他掰着手指头,一脸得意地说:“你们想啊,七天假要是回家,来回路费就得两三百;留在学校过,生活费肯定花不了这么多,这不就等于赚了吗?”

寝室里不知是谁嘴欠,接了句:“那老大,你这七天到底花了多少?”

这话一出,老大的脸瞬间垮了,痛心疾首地拍着大腿:“妈的!一开始我也以为七天花不了几个钱,结果算账的时候才发现,老子把一个月的生活费全造光了!”

听完这话,寝室里另外几个人全惊得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有人忍不住追问:“大哥,你这钱到底咋花的?七天能造完一个月的生活费?”

老大叹着气解释了半天,我们才弄明白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原来老大虽是本地人,但在禹城其他高校里有不少高中同学,放假前大家就约好了不回家,趁着小长假好好聚聚。就这么着,老大在那七天里彻底放飞了自我——每天早上一觉睡到中午,然后呼朋引伴约上所有在禹城的高中同学出去胡吃海喝;吃完午饭又一起扎进网吧打游戏,本来这两项花销都不算大,毕竟都是学生,去的餐馆、网吧都是针对学生的平价场所。

可问题就出在同行的几个同学身上——他们都抽烟。老大本来是不抽烟的,架不住那帮人你一根我一根地递,一来二去也跟着抽上了瘾,渐渐变得烟不离手。买一包烟,你分一根他分一根,没一会儿就见了底,只能再买;再加上一边打游戏一边抽烟,烟瘾来得特别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