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密商国策(1 / 2)
卑弥呼女王在邢马台城王宫中将养身体,逐步从长达十余年的囚禁阴影中恢复。而北汉皇帝吴权,在这看似平静的十余天里,却并未有丝毫闲暇。征服之后的治理,往往比征服本身更为复杂和关键。他深知,必须在离开瀛洲之前,为这片新附之地,奠定一个稳固的长远格局。
于是,在临时设立的行辕议事厅内,吴权召集了麾下最核心的几位文武重臣:参军钟会、邓艾、平乡侯典韦、燕王吴雄、水师副都督管承,共同商议这关乎瀛洲未来的大计。
厅内气氛严肃,巨大的瀛洲粗略地图悬挂在中央,上面清晰标注着徐国、邢马台国以及已被北汉军直接控制的区域。
吴权端坐主位,开门见山,抛出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初步构想:“诸位爱卿,瀛洲战事已基本平定。然,打天下易,治天下难。朕不日即将率主力班师回朝,这海外之地,需留下一套长治久安之策。朕意,留下邓艾、管承二位爱卿,总领瀛洲军政事务,监管各方。”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至于徐国与邢马台国,朕以为,可将其合并为一国,扶立卑弥呼或其认可之人为主,作为我北汉在瀛洲的唯一附庸。如此,政令统一,便于管理,亦可集中力量,为我北汉屏藩。诸位以为如何?”
此议一出,厅内先是短暂寂静,随即,两位以谋略见长的参军几乎同时出声反对。
“陛下!臣以为此法不妥!”钟会率先站了出来,他年轻气盛,言辞直接。他先是对邓艾、管承留任表示赞同:“邓参军沉稳干练,管都督老成持重,留镇瀛洲,确是上选。”随即话锋一转,“然,将徐国与邢马台国合并,臣以为乃是养虎为患之下策!”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徐国所在的本州岛:“陛下请想,徐国国主徐寿,虽已称臣,但其国民众,乃秦人后裔,自认华夏苗裔,文化与倭人迥异,内心自有其骄傲。而邢马台国,”他的手指移向九州、四国及东岛,“其民皆为倭人,风俗、语言、信仰皆与徐国不同。强行将这两个渊源不同、文化各异的国度捏合在一起,表面上看是减少了治理对象,实则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钟会语气激昂:“试想,合并之后,若其内部因文化差异、权力分配而生出龃龉,必然怨恨我北汉强行撮合!若其内部不起纷争,反而在共同被我北汉统治的背景下,逐渐磨合,民心渐趋一致,届时,一个团结起来的、拥有数岛之地的海外大国,还会甘愿久居人下,永为附庸吗?他们今日感激我们平叛,他日就可能因利益和认同而反对我们!我们今天耗费钱粮、牺牲将士性命所做的一切,岂非徒劳?更将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可能比我等今日所灭之叛军更为强大的祸端!请陛下三思!”
钟会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连老将典韦和吴雄都听得频频点头,觉得确有道理。
这时,邓艾也出列补充,他说话略有停顿,但思路极为清晰:“陛……陛下,钟参军所言,句句在理。臣……臣想起史书记载。昔年,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意图永绝后患,然……然其国仅二世而亡,何也?究其根源,在于关东六国之后裔民心未附,潜流涌动,一旦有机会,便蜂拥而起。”
他顿了顿,继续道:“反观……反观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并未尽废分封,而是……而是分封同姓子弟于各地,与郡县制并行,相互制衡,使得我大汉江山稳固数百年。此……此乃‘分而治之,平衡制约’之妙用。”
邓艾指向地图上的徐国和邢马台国:“如今瀛洲局势,与……与当初颇有相似之处。我们不必强行合并,反而……反而应维持其分立之态。甚至,我们可以……可以稍稍抬高徐国之地位,因其与我华夏同源,可给予更多贸易便利、文化交往之优待,使其国力、影响力逐渐超越邢马台国。同时,压缩……压缩邢马台国战乱后的实际控制区域,或使其名义上仍拥有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