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天下格局(2 / 2)

加入书签

令,知军情紧急,不敢有片刻延误,火速赶到中军。诸葛亮于临时军帐内召见几人,神色凝重,一一嘱托:

“杨长史,我军奉旨班师,汉中前线防务顿显空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命你总揽汉北军事,协调诸将,稳定防线。”他又将目光转向张嶷、张苞、关兴,“张都督,伯瞻,安国,你三人皆是我军肱骨,国家栋梁,此刻需谨遵杨长史之命,同心协力,不可有误!”

他走到悬挂的汉中地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几个关键位置,声音沉稳而清晰,一一分派任务:“张嶷,你率本部兵马,即刻进驻南郑!此乃汉中郡治,根本所在,万不能有失!张苞,你引所部,驻守街亭旧地,务必扼守住陇道之咽喉,防止敌军自西而来!关兴,你负责晋中防务,屏障汉中东北门户,警惕敌军自箕谷方向渗透!你三人所部需互为犄角,相互呼应,深沟高垒,以守为上,严密监视北汉一切动向。司马懿若引兵来犯,切记,只可凭借险要坚守,挫其锐气,绝不可贪功冒进,轻易出战!一切,待我回师成都,稳定后方局势之后,再图良策!”

“末将遵命!必不负丞相重托!”杨仪、张嶷、张苞、关兴皆知肩上责任重于泰山,齐声领命,神色肃然。

有了这番缜密而果决的人事安排与战略部署,看着诸将领命而去,诸葛亮心中那因骤然撤军而悬起的巨石,才稍稍落下几分。他深知,这已是目前局势下所能做的最好安排。安排妥当后,他才继续怀着复杂难言的心情,率领大军主力,踏上了返回成都那注定不会平静的归途。

……

随着蜀汉大军主力的逐步南撤,这场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牵动了天下人心的汉中之战,终于以北汉与蜀国这两大势力的暂时罢兵休战而告一段落。

若跳出具体战役的胜负,从更宏观的战略视角来审视此战,那位北汉军师司马懿最初所提出的“五路进兵汉中”之宏大战略构想,虽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充满了波折与惊险,甚至其本人一度在斜谷、葫芦谷陷入绝境,几近覆灭,但最终,凭借其坚韧、蜀国内部的变故以及东吴在荆州的配合进攻,竟也奇迹般地、成功地达成了其大部分的战略目标。

此役之后,蜀国无疑遭受了立国以来最为沉重的打击:

诸葛亮呕心沥血的精心布局,不仅未能实现其问鼎中原、还于旧都的初步战略构想,反而在局势一片大好之际被迫撤军,前功尽弃,彻底失去了富庶的南阳郡这一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北上中原的战略前进基地汉中南部。

更为致命的是,蜀国在荆州的残余势力被连根拔起。随着襄阳的最终失守和荆州南部六郡被东吴顺势占领,蜀汉的势力被完全、干净地逐出了荆州这片战略要地。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的立国根基与争霸蓝图,至此已彻底瓦解,不复存在。

如今的蜀国,疆域急剧萎缩,只剩下益州这一州之地,被牢牢地封锁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小民疲,人才凋零,由战略进攻转入了极其艰难和被动的战略防御阶段。

反观北汉,虽然在此战中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损兵折将,但其最终保住了在汉中的战果,并且成功地占据了荆州的北部门户南郡和整个南阳郡,势力和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张。此消彼长之下,北汉国无疑已经取代了原本曹魏的地位,一跃成为三国之中,疆域最广、人口最多、综合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方。

天下三分的格局表面上依旧维持,但其内在的力量平衡已经被这场大战彻底打破、重塑。蜀汉元气大伤,国势衰微,诸葛亮的兴复汉室之梦,在此一战后,似乎已然蒙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厚重阴云,前路变得更加崎岖、更加渺茫。汉中之战的硝烟渐渐散去,战场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场关乎三国最终国运的更大风暴,或许正在这短暂的平静之下,悄然酝酿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