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文墨暗战(3 / 4)

加入书签

着咖啡或清茶,气氛看似轻松融洽。

胡文瀚热情地迎了上来,为林薇介绍了几位在场的人士,有报社主编、大学教授、作家诗人,还有几位像他一样的政府文化官员。众人对“苏梅”这个新面孔表现出礼貌性的好奇,尤其得知她就是近期那两篇引人注目的文章的作者后,更是多了几分寒暄与讨论。

林薇保持着谦逊得体的态度,谨慎地应对着,耳朵却像雷达一样捕捉着周围的谈话内容。她听到有人在讨论莎士比亚,也有人在争论国学传承,更有一些人,在看似随意的闲聊中,将话题引向了时局,言语间或多或少流露出对战争持久性的疲惫和对“国际解决”的期盼。

一个戴着圆框眼镜、身材微胖的中年学者,正侃侃而谈:“……抗战固然要坚持,但也要认清现实。我国积贫积弱已久,与强敌长期消耗,恐非国民之福。若能借力打力,争取有利的国际调停,或许能以最小代价换取和平,这也是为了黎民百姓着想啊……”

旁边有人附和,也有人沉默不语。

林薇心中冷笑,这种论调与她文章中所批判的“精神磨洋工”和妥协心态如出一辙。她没有立刻反驳,而是静静地听着,观察着说话者的神态和周围人的反应。

胡文瀚陪在她身边,低声笑道:“苏老师,看到了吧?这里就是这样,各种思想碰撞,畅所欲言。这才是文化沙龙应有的氛围。”

林薇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目光扫过全场,试图寻找任何可能异常的人物或细节。她注意到,在客厅的角落,坐着一个穿着深色长衫、一直沉默寡言、独自品茶的中年男子。他面容普通,气质沉稳,似乎对周围的谈话毫无兴趣,但林薇却敏锐地感觉到,他的眼神偶尔会状似无意地扫过全场,尤其是在某些人发表特定言论的时候,那眼神深处会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评估意味。

这个人……有点不寻常。林薇暗暗记下了他的特征。

沙龙进行到一半,胡文瀚将林薇引到一旁稍微安静些的书房,从书架上取下一份装订好的材料,递给她。

“苏老师,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委员会内部整理的一些关于当前文化动态和舆论分析的资料,属于内部参考,不对外公开。”胡文瀚压低声音,“里面有一些数据和分析,或许对您接下来的写作有所启发。您先看看,但请务必保密。”

林薇心中一动,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材料:“谢谢胡先生信任,我一定仔细拜读,并严守秘密。”

她随意翻看了一下,里面确实有一些报刊上未见的数据和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汇总,分析也显得更为“内部”和直白。如果这些资料是真的,其价值不言而喻。但如果是假的,或者是经过筛选和扭曲的,那其危害也同样巨大。

这是一个诱饵,还是一个机会?林薇无法立刻判断。

沙龙结束后,林薇拿着那份材料,婉拒了胡文瀚送她回家的提议,独自乘坐黄包车离开。在车上,她反复回想着沙龙上的见闻,那个角落里的沉默男子,以及手中这份来历不明的“内部资料”。

回到公寓,她立刻将材料藏好,没有马上阅读。她需要冷静,需要将今晚获得的所有信息,连同之前对胡文瀚的怀疑,一并整理出来,寻找内在的逻辑联系。

她铺开纸笔,开始勾画:

胡文瀚(文化促进委员会)—— 招揽、提供内部资料 —— 目的?控制舆论?获取信任?

文化沙龙 —— 各种思想(包括妥协论调)碰撞、那个沉默的观察者……

内部资料 —— 真伪?意图?

她隐隐觉得,自己似乎正被一张无形的网慢慢罩住。胡文瀚的步步紧逼,沙龙的复杂氛围,那份神秘的资料,都指向一个更深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很可能就与沈惊鸿正在追查的“影武者”和日特的文化渗透计划有关。

她必须更加小心。在利用可能的机会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