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假面之下(1 / 2)

加入书签

玛莎修女那晚冰冷的警告,如同在林薇周围划下了一道无形的结界。接下来的几天,孤儿院的生活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刻板与平静,但在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涌动得更加湍急。林薇能清晰地感觉到,一双眼睛,或者说不止一双眼睛,时刻在暗中注视着她和荷花的一举一动。

她变得更加谨小慎微。劳作时更加沉默,姿态更加卑微,仿佛彻底被那夜的警告吓破了胆,成了一个真正逆来顺受、只求温饱的可怜妇人。她不再试图靠近仓库,甚至有意避开配楼那条通往仓库的走廊。对玛莎修女,她表现出加倍的恭敬和畏惧,每次相遇都立刻低下头,侧身让路,眼神不敢有丝毫接触。

然而,在这层精心维持的、名为“王静”的假面之下,林薇的观察和思考从未停止,反而因为那夜的冲突而变得更加敏锐和深入。玛莎修女的行为逻辑充满了矛盾,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她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开始调整策略,不再急于触碰那些明显的禁区,而是将注意力转向更细微、更不引人注目的角落,试图从侧面勾勒出玛莎修女和这座孤儿院的真实轮廓。

她开始更加留意玛莎修女与其他人的互动。她发现,玛莎修女对玛利亚修女的态度,并不仅仅是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有时在讨论孤儿院事务时,玛莎修女的眼神中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甚至轻视?仿佛在她心中,玛利亚修女那种纯粹的、有时近乎软弱的善良,是一种不合时宜的累赘。

她还注意到,玛莎修女与那个沉默寡言的厨娘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超越普通工作关系的、极其隐晦的默契。她们很少交谈,但偶尔在厨房交接物资,或者传递一个眼神时,有种无需言语的沟通。厨娘看向玛莎修女的眼神里,没有其他孩子和帮工那种纯粹的恐惧,而是一种……沉静的、带着某种决绝的追随?

这些细微的发现,像一块块零散的拼图,暂时还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图像,但都在指向一个结论:玛莎修女绝非凡俗,她在这座孤儿院里,构建了一个以她为核心的、隐秘的小圈子。

与此同时,林薇也没有放弃对那座地下室的思考。玛莎修女如此紧张那个地方,里面藏着的,会是电台吗?还是军火?物资?或者……是人?她想起了战争史上那些利用教堂、修道院等宗教场所隐藏抵抗力量或犹太人的案例。难道玛莎修女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她在庇护某些被日伪追捕的人?

这个猜测让她心头一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玛莎修女警告她,或许并非完全是恶意,而是为了保护藏在下面的“秘密”。那枚她曾在玛莎修女口袋里摸到的、刻着模糊图案的纽扣,会不会就是某种抵抗组织的信物?

这个想法让她对玛莎修女的观感变得复杂起来。敌友的界限,在这个特殊的时空背景下,变得模糊不清。

这天下午,林薇被分配去主楼帮忙打扫卫生。当她擦拭着走廊里那些积灰的宗教画像框时,目光无意中扫过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描绘“最后的晚餐”的复制品。油画本身因年代久远而色泽暗淡,但让她瞳孔微缩的是,在画框右下角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位置,有人用极细的笔,勾勒了一个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的、振翅欲飞的鸟儿轮廓!

飞鸟图案!

尽管这个图案比她熟悉的沈惊鸿那个更加简略、更加写意,但那神韵,那展翅的姿态,几乎如出一辙!

她的心脏猛地狂跳起来,拿着抹布的手瞬间僵硬。这绝不是巧合!这个图案出现在这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座孤儿院,或者说玛莎修女,与沈惊鸿的“鸿影”网络存在着某种联系?还是说,这只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不同抵抗组织间的、用于识别的通用符号?

巨大的震惊和随之而来的希望,如同海啸般冲击着她的心神。她强迫自己移开目光,继续机械地擦拭着画框,但大脑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如果玛莎修女是自己人,那么之前所有的警告、对峙、乃至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