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雾都门扉(3 / 4)

加入书签

点地吞噬着她。

然而,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转机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那天,为了节省体力,她在一家茶馆门外稍事休息。

茶馆里,几个文人模样的男子正在激烈地争论着什么,话题似乎围绕着最近一场战役的得失和战时文艺的方向。

其中一个人的观点引起了林薇的注意,他批判当下一些宣传作品空有口号、缺乏真情实感,无法打动人心。

林薇心中一动。

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走进了茶馆,来到那几人桌前。

“几位先生,打扰了。”

她微微躬身,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几人耳中,“刚才无意中听到各位的高论,深有同感。

小女子不才,刚从北方战区辗转而来,一路所见所闻,皆是血泪。

窃以为,真正的力量,或许并非源于响亮的口号,而是源于那些具体而微的、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普通人身上……”

她的话,让那几位文人都愣了一下,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这个突然出现、衣衫朴素却言辞不俗的女子身上。

林薇没有怯场,她简单地讲述了自己在野猪岭的见闻,讲述了那些无名战士的牺牲与坚韧,讲述了普通百姓在苦难中展现的生命力。

她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平实地叙述,但那源自真实经历的情感和细节,却带着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

当她讲到苏队长用钢笔里的钢珠为伤员手术,讲到老周默默修复着根据地的每一件工具,讲到孩子们在轰炸后依然亮晶晶的眼睛时,几位文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动容的神色。

“说得好!”

那个之前批判空泛宣传的中年文人猛地一拍桌子,眼中闪着光,“姑娘,你这些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这才是我们该写的东西!

真实!

有血有肉!”

他自我介绍叫孟秋实,是《国民公报》的副刊编辑。

他对林薇的经历和见解极为欣赏,当场就向她约稿,希望她能将这些故事写下来,表在报纸上。

“稿费虽然微薄,但至少能解你燃眉之急。”

孟秋实诚恳地说,“而且,你的声音,应该被更多的人听到!”

峰回路转!

林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拒绝和冷眼后,终于有人看到了她的价值,愿意给她一个机会!

“谢谢!

谢谢孟先生!”

她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哽咽。

拿着孟编辑给她的预支稿费和约稿信,林薇几乎是跑着回到了收容所。

她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周和水生,久违的笑容终于重新出现在他们脸上。

有了这笔钱,他们可以买些粮食和药品,可以让伤员得到更好的照顾,可以暂时缓解生存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林薇找到了一条能够挥她所长、也能为抗战贡献力量的途径——用她的笔,记录真实,传递力量。

她立刻伏在收容所昏暗的角落里,就着微弱的光线,开始撰写她的第一篇文章。

笔尖在粗糙的稿纸上沙沙作响,野猪岭的硝烟、战友的面容、百姓的苦难与坚韧,如同潮水般涌上笔端。

这一次,她的写作不再仅仅是为了记录,更是为了呐喊,为了证明,为了在这座混乱而迷茫的战时陪都,出属于那些沉默大多数的最真实的声音。

《雾都门扉》,在她饱含血泪与希望的笔触下,正被缓缓推开。

门后,是未知的挑战,是生存的挣扎,也是一条用文字铺就的、通往希望与重逢的,布满荆棘却又充满可能的道路。

而在城市的另一隅,沈惊鸿历经九死一生,也终于踏上了重庆的土地。

他的“门扉”

,又将如何开启?两条历经磨难的生命线,在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