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磐石与蒲苇(3 / 4)
个渡口都有他的兵守着,盘查得很严,没有路引或者熟人带路,根本过不去。
而且……江上的船,也都被他们控制着。”
果然如此。
沈惊鸿心中微沉。
石老伯看了看他们四人,又看了看孙女,犹豫了一下,似乎下定了决心:“恩人,你们救了我孙女的命,就是我石家的大恩人!
我知道一条小路,可以绕过主要的渡口,走到一处水势相对平缓的江湾,那里……那里有我藏起来的一条小破筏子,平时打鱼用的,或许……或许能载你们过去。
就是太危险了,江流急,那筏子也不结实……”
峰回路转!
沈惊鸿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一条隐秘的小路,一条可以过江的筏子!
这无疑是绝境中的一线生机!
“石老伯,只要能过江,再危险我们也愿意试一试!
麻烦您给我们指路!”
沈惊鸿郑重地说道。
石老伯点了点头:“好!
我这就带你们去!
不过,恩人,过了江,你们也要万分小心,王司令的人……”
就在沈惊鸿于黔山迷雾中,依靠果决和运气,艰难寻得一线渡江之机时,远在野猪岭的林薇,也正经历着一场不同于枪林弹雨,却同样考验智慧与心性的“战斗”
。
《战斗生活》以“故事会”
、“墙报”
、“识字班”
等鲜活形式重新“出版”
后,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根据地的气氛明显活跃了许多,战士们的精神面貌更加饱满,军民关系也更加融洽。
林薇“林编辑”
、“林老师”
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一些不同的声音和诉求也开始出现。
有的战士觉得故事会讲的内容还不够“解渴”
,希望听到更多具体战术分析和国内外大战役的详细情况;有的基层干部则认为墙报上的批评意见过于尖锐,担心影响团结;甚至有老乡偷偷找到林薇,希望能把她教认的字,用来给远在他乡、生死未卜的亲人写一封家书……
这些纷繁复杂的诉求,让林薇意识到,宣传工作远不是简单地讲故事、办墙报那么简单。
它涉及到信息甄别、舆论引导、情绪安抚,甚至是如何在艰苦环境下,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
她手中那支笔的分量,似乎变得更重了。
她开始更加系统地思考和研究。
她向从前线轮换下来的、有文化的指挥员请教军事知识,试图将复杂的战术用最通俗的语言讲出来;她谨慎地把握着墙报上批评与表扬的尺度,既要指出问题,促进工作,又不能挫伤同志们的积极性;她甚至开始尝试着,利用有限的物资,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
,比如用木棍在沙盘上写字,用缴获的日军宣传画反面来画画……
这个过程,充满了摸索与试错。
有时,她精心准备的一场战术讲解,因为过于抽象,下面的战士听得昏昏欲睡;有时,墙报上一句不经意的批评,会让被批评的干部闹情绪,需要李政委或者她亲自去做思想工作;教老乡写字时,一个字的笔画顺序,可能要反复纠正很多遍……
挫折感时常袭来。
夜深人静时,她也会感到疲惫和迷茫,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胜任这份工作。
但每当这时,她就会想起沈惊鸿。
想起他身处更复杂、更危险的境地,所面临的抉择和压力,必然百倍于她。
他如同磐石,在惊涛骇浪中岿然不动。
那么,她呢?她不能做依附磐石的藤蔓,她要做能与磐石并肩而立的蒲苇——看似柔弱,却韧如丝,无论环境多么恶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