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荆棘中的栖息(2 / 4)
安心在这里养伤,有什么需要,就跟小梅或者苏队长说。”
“谢谢政委。”
林薇感激地说道,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政委,跟我一起来的那两位……”
“哦,你说老周和水生同志吧?”
李政委笑了笑,“他们没事,在后勤处帮忙,身体底子好,休息两天就缓过来了。
你放心,到了这里,就是到了家。”
听到老周和水生安然无恙,林薇心中最后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李政委没有多待,鼓励了林薇几句,便和苏队长一起离开了,似乎还有繁忙的军务要处理。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的生活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缓慢而规律的节奏。
每天,小梅会准时帮她换药,喂她吃饭喝水,扶她解决个人问题。
苏队长每天会来查房一次,检查伤腿的恢复情况。
大部分时间,她都是静静地躺着,听着外面营地传来的操练声、说话声,感受着时间的流逝。
身体的痛苦依旧存在,但不再是那种撕心裂肺、令人绝望的剧痛,而是变成了需要与之长期共处的、背景噪音般的钝痛。
她开始有精力观察周围,思考更多的事情。
她知道了小梅全名叫梅映雪,老家在江北,家里人都被鬼子杀害了,她跟着同村人逃难,后来遇到了队伍,就留下来在卫生队帮忙。
她知道了苏队长原本是芜湖城里有名的外科大夫,鬼子打来时,他放弃了诊所,带着药品和器械上了山,成了这支游击队的“活菩萨”
。
她还从其他伤号和卫生员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这支队伍活动的区域,面对的困难,以及他们那种近乎纯粹的理想和信念。
这里的一切,都与她之前在上海租界,甚至与她和老周、水生逃亡路上的经历截然不同。
这里物质极度匮乏,生命时刻受到威胁,但人们的精神状态却有一种奇异的饱满和坚韧。
他们谈论的不是个人的得失安危,而是“抗战”
、“革命”
、“胜利”
,这些词汇从他们口中说出,没有丝毫的空洞和虚伪,带着一种用鲜血和生命验证过的沉甸甸的分量。
林薇的心,被这种氛围深深触动着。
她想起了自己最初想要写作,想要记录《韧草》的初衷。
在这里,她仿佛看到了“韧草”
最真实的模样——不是在温室的笔墨间,而是在这血与火的荆棘地里,顽强生长出的、带着泥土和硝烟气息的生命力。
她藏在内衣夹层里的派克钢笔,开始有些烫。
一种强烈的记录和表达的欲望,在她心中复苏。
然而,她依旧谨慎。
沈惊鸿给她的那封信,她贴身藏着,从未示人。
她的真实身份和来历,除了自称的“上海逃难学生,略通文墨”
外,她没有透露更多。
这不是不信任,而是一种在乱世中生存的本能,也是对沈惊鸿,对老周、水生,甚至是对这支队伍的一种保护。
她深知,自己身上牵扯的秘密,可能带来的麻烦。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小梅和另一个卫生员将几个伤势较轻、可以活动的伤号扶到屋外晒太阳,也把林薇的木板床稍微抬出来了一些,让她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久违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驱散了部分病房里的阴霾和寒意。
林薇眯着眼,看着营地里的景象。
士兵们在空地上练习刺杀,口号声震天;一些妇女在溪边浆洗衣物,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嬉戏,虽然衣衫褴褛,脸上却有着属于孩童的天真笑容;远处山峦叠翠,云雾缭绕,景色壮美,暂时掩盖了战争的创伤。
这时,她看到老周和水生从不远处走了过来。
几天休整,他们换上了干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