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扎根(2 / 3)

加入书签

队转转,有时是看望伤员,有时会特意在林薇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站在不远处安静地看上一会儿。

他很少说话,只是那双透过镜片的目光,温和却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会问林薇住得是否习惯,伤处还疼不疼,需不需要什么东西,语气一如既往的平和,带着长者般的关怀。

但林薇能感觉到,那目光背后,是一种更深沉的审视和考量。

他似乎在观察她,评估她,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匠人,在打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这种审视,让林薇既感到一丝压力,又隐隐有些期待。

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以一个单纯的“伤号”

或“识字先生”

的身份留在这里。

这个生机勃勃又时刻面临生存危机的集体,需要每一个成员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而她,能做什么?

夜深人静时,她会拿出那支派克钢笔,就着如豆的油灯(根据地里灯油也是紧缺物资),在好不容易找来的一些粗糙的、甚至写过字的纸张背面,写下一些东西。

不再是沙地上转瞬即逝的划痕,而是可以留存下来的文字。

她写根据地的见闻:写苏队长在缺少药品时,如何绞尽脑汁利用草药减轻伤员的痛苦;写小梅和卫生员们如何用歌声和鼓励,驱散伤员心头的阴霾;写老周默默打磨着一件件工具时,那专注而满足的神情;谢水生第一次成功完成任务归来时,那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写孩子们在读书时,那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她也写自己的思考:关于这场战争,关于这个民族深重的苦难和不屈的韧性,关于这些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持着理想和信念的普通人。

她开始尝试着,将那些宏大的命题,融入到这些具体而微的人与事当中。

她给这些文字起了个统一的名字,依旧叫《韧草札记》。

她没有想过要表,这更像是一种自我的梳理和记录,一种与她内心那个“记录者”

身份的对话。

有时,写着写着,沈惊鸿的面容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他会如何看待现在的她?是在这偏远的山坳里苟延残喘,还是……找到了一种新的、属于她自己的战斗方式?她无从得知,只能将那份蚀骨的思念和担忧,深深地压入心底,化作笔尖更沉静的力量。

这天下午,林薇刚给孩子们上完课,看着他们像小鸟一样欢快地散去,她擦了擦额角的细汗,正准备在小梅的搀扶下回屋休息,李政委却走了过来。

“林薇同志,教学辛苦了。”

李政委微笑着,目光扫过沙地上那些尚且歪歪扭扭的字迹,“孩子们都很喜欢你,说你讲得明白,还有故事听。”

“政委过奖了,我只是尽点微薄之力。”

林薇谦逊地回答。

李政委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稍微正式了一些:“林薇同志,你的腿伤恢复得不错,苏队长说,再静养一段时间,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基本的功能可以恢复大半。

关于你今后的去向……你有什么想法吗?”

终于来了。

林薇的心微微一提。

她知道,这是根据地领导在正式征求她的意见,也意味着她“客人”

的身份即将生改变。

她沉默了片刻,没有立刻回答去重庆的计划,而是抬起头,迎着李政委的目光,反问道:“政委,根据地……需要我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李政委似乎对她的反问并不意外,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了指不远处山坡上开垦出的、一片片整齐的梯田,以及田埂间忙碌的身影:“你看,我们这里,有拿枪打仗的战士,有救死扶伤的医生,有垦荒种地的农民,有教书育人的先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活下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