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八一三烈焰焚城(3 / 5)
>在经过一个靠近苏州河的路口时,他们被迫停了下来——前方设置了坚固的路障,由法国巡捕和安南兵严密把守,禁止任何车辆和行人通往更中心的租界区域。
“不行了,小姐,过不去了!”
老张踩下刹车,绝望地说。
林薇看着那戒备森严的路障,以及后面望不到头的逃难人群,心知想按照原计划抵达法租界西区的安全屋,已经几乎不可能。
租界当局显然在试图封锁区域,控制难民流入。
她当机立断:“弃车!
我们步行,去第二个备用点!”
第二个安全屋位于南市与法租界交界处附近的一条弄堂里,相对不那么起眼,但此刻南市方向也是炮声隆隆,同样危险。
没有犹豫,众人立刻下车,拎着行李,汇入步履蹒跚的逃难人流。
阿珍紧紧护在林薇身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
炮声、枪声、飞机的轰鸣声从未间断,仿佛整个上海都在燃烧和崩塌。
他们艰难地前行着,不时要躲避街上横冲直撞的军车、救护车,以及像他们一样惊慌失措的难民。
空气中弥漫着越来越浓的硝烟味和……一种若有若无的焦糊味。
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林薇无意中瞥见路边一个被炸塌了一半的店铺门口,一个穿着“锦薇”
工坊围裙的妇人,正抱着一个浑身是血、不知死活的孩子,出撕心裂肺的哭嚎。
那围裙上,还依稀可见她亲手绣上的、代表“锦薇”
的缠枝花纹。
林薇的脚步猛地顿住,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揪住,痛得无法呼吸。
那是曾经在她工坊里帮忙的妇人!
那个孩子……
阿珍拉了她一把:“小姐,快走!
这里不能停!”
林薇猛地回过神,强忍着几乎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咬牙继续前行。
个人的悲欢,在这滔天的国难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刺痛。
他们终于在天色完全黑透之前,抵达了那条位于南市边缘、名为“仁寿里”
的弄堂。
弄堂里也比平日拥挤了许多,住进了不少逃难来的亲戚或同乡,空气中弥漫着不安的气氛。
第二个安全屋是一栋不起眼的两层石库门房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林薇按照沈惊鸿交代的方法,在门框上一个隐秘的缝隙里摸到了钥匙,打开了那扇漆黑的木门。
屋里积着薄薄的灰尘,家具简单,但水电齐全,还储备了一些米面和咸菜,足够他们几人支撑一段时间。
关上门的瞬间,将外面那个炮火连天、混乱不堪的世界暂时隔绝,所有人都如同虚脱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脸上依旧残留着极致的惊恐。
林薇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听着远处依旧激烈的枪炮声,感受着脚下地面传来的微弱震动。
她打开手袋,拿出那把勃朗宁手枪,紧紧握在手中,仿佛这样才能获得一丝微不足道的安全感。
八一三。
这一天,上海彻底陷入了血与火的海洋。
无数的家园被毁,无数的生命消逝。
而她和他,在这焚城的烈焰中,一个生死未卜,一个前途莫测。
黑夜降临,但上海的天空,却被战火映照得一片猩红。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和众人被困在仁寿里的这栋石库门房子里。
外面的战斗不仅没有停歇,反而愈演愈烈。
日军凭借强大的海陆空火力,疯狂向闸北、江湾、杨树浦等地的中国守军阵地倾泻炮弹和炸弹,而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则依靠血肉之躯,进行了极其顽强惨烈的抵抗。
消息闭塞,他们只能通过偶尔能收到的、信号极不稳定的电台广播,以及弄堂里流传的各种真伪难辨的传闻,来了解外面的战况。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