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其十六?卢郎中谌感》(2 / 3)
间任何珍贵的关系相媲美。
4. 姻媾久不亏,契阔岂但一
- 解析: “姻媾”原指婚姻关系,这里引申为与友人之间紧密的联系,诗人表示这种关系历经长久的时间也不会有所亏损,始终保持稳固。“契阔”有聚散离合之意,“岂但一”强调与友人之间经历的聚散绝非仅有一次,而是多次共同经历人生的起伏,进一步突出了与友人情谊的深厚和长久,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经历多少变迁,情谊始终不变。
5. 逢厄既已同,处危非所恤
- 解析: “逢厄既已同”表明诗人与友人在面对困境时,始终共同承担,携手共度难关。“处危非所恤”进一步说明,当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们并不顾惜自身的安危,而是相互扶持,共同应对。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真挚友情,在艰难险阻面前,他们的情谊愈发坚定,彰显出友情的伟大力量。
6. 常慕先达概,观古论得失
- 解析:诗人常常倾慕前代贤达之人的气概与风范,通过“观古”,即研究历史,去探讨朝代兴衰、人物成败的经验教训。“论得失”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试图从古人的经历中汲取智慧,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养和成长的追求,希望能像前代贤达一样,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见识。
7. 马服为赵将,疆场得清谧
- 解析:这里运用了赵奢的典故,赵奢因战功被封为马服君。他担任赵国将领期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使赵国的疆场得以安宁。“清谧”形容边疆地区和平宁静,没有战乱。诗人借赵奢的事迹,展现了杰出人才在国家军事领域的重要作用,一个优秀的将领能够保卫国家,使百姓免受战争之苦,同时也借此表达对杰出人才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赞赏与向往。
8. 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
- 解析:此句提及信陵君的故事,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他得到魏王授予的印信,掌握魏国兵权。信陵君礼贤下士,率领魏军多次击败秦军,使秦军不敢轻易出兵侵犯魏国。诗人以信陵君为例,再次强调了杰出人才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关键作用,一个贤能的人才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威望,威慑外敌,保卫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从另一个角度突出了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9. 慨无握中策,徒惭素丝质
- 解析: “慨无握中策”,诗人感慨自己没有掌握治国安邦的良策,面对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深感自身能力的不足。“徒惭素丝质”中,“素丝质”象征着诗人纯洁的品质,但此时他觉得仅有纯洁的品质是不够的,空有其质而无实际才能,因此心生惭愧。此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能的不满与自责,反映出他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却又自觉能力欠缺的矛盾心理。
10. 羁旅去旧京,感遇逾琴瑟
- 解析: “羁旅”表明诗人身处异乡,远离了旧都。在漂泊的过程中,“感遇逾琴瑟”,诗人所感受到的遭遇和经历,使他与友人之间的情谊超越了琴瑟之好。琴瑟常用来比喻和谐美好的感情,这里诗人用“逾琴瑟”强调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在历经漂泊和种种遭遇后,变得更加深厚、真挚,突出了友情在困境中的升华。
11. 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 解析: “自顾”即自我审视,诗人觉得自己并非像“杞梓”那样的优质木材,“杞梓”常用来比喻优秀的人才,此处诗人自谦认为自己不是栋梁之材。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气馁,而是认识到要“勉力在无逸”,即通过不懈努力、勤奋进取,来提升自己。此句体现了诗人对自我的清醒认识以及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精神,尽管自知才能有限,但仍不愿放弃努力。
12. 更以畏友朋,滥吹乖名实
- 解析: “畏友朋”表达了诗人对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