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4 / 6)

加入书签

与美丽。

20. 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 解析: 在漫长的路途上,翠微之色越来越浓,“翠微”指代青山,描绘出山色的葱茏。“香楼”指寺庙中的楼阁,“间紫烟”楼阁在紫色的烟雾中时隐时现,营造出一种神秘、庄严且超凡脱俗的氛围,暗示着接近佛法之地。

21. 慧居超七净,梵住逾八禅

- 解析: “慧居”指智慧所居之处,即大爱敬寺,“七净”在佛教中有多种含义,一般指戒净、心净等七种达到清净的境界。“梵住”指修行者所居之处,“八禅”即四禅八定中的八种禅定境界。诗人认为这座寺庙的境界超越了七净和八禅,高度赞美了此地的殊胜,体现出对佛法境界的体悟。

22. 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 解析: 到达此处,诗人终于能够舒展身体,表达对佛法的敬意,内心也真正实现了虔诚。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在历经尘世苦恼与寻求解脱的过程后,在这佛法殊胜之地,内心获得宁静与虔诚。

23. 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

- 解析: “菩提”在佛教中意为觉悟、智慧,被视为神圣的种子,能让人获得解脱。“十力”是佛陀所具备的十种特殊力量,象征着佛法的强大。诗人将菩提比作种子,十力当作福田,表达对佛法的尊崇,认为佛法是修行的根本与福报的来源。

24. 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

- 解析: “正趣”指正确的趋向,“果上果”表示最高的果位,即佛果。“天中天”是对佛陀的尊称,意为诸天之中最为尊贵者。诗人表明自己要追求最高的佛果,归依至高无上的佛陀,明确表达出自己的修行目标与坚定信仰。

25. 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

- 解析: “一道”指佛法正道,诗人领悟到通过佛法正道可以超越生死轮回。“有无离二边”即超脱“有”和“无”这两个极端,不执着于事物的存在与不存在,体现出对佛法中中道思想的深刻理解,表明已达到较高的佛法领悟境界。

26. 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

- 解析: “空同右”引用黄帝向广成子问道于空同山的典故,“汾阳前”指唐尧欲让位于许由,许由不受而隐居于颍水之阳的典故。诗人认为无需像黄帝等待广成子的教导,也不羡慕许由的隐逸之举,表明自己通过领悟佛法,已找到精神归宿,无需效仿古人的求道方式。

27. 以我初觉意,贻尔后来贤

- 解析: 诗人最后表示,要把自己刚刚觉悟到的佛法大意,留给后来的贤能之人。体现出诗人弘法利生的胸怀,希望后人能从自己的感悟中受益,在佛法修行之路上有所收获。

……

句译:

1. 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我说我被尘世的烦恼束缚,没能摆脱这些烦恼的纠缠。

2. 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三界如同漫长黑夜,六道众生好似长久沉睡。

3. 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我才性缺乏解脱的巧妙方法,智力也没有有效的手段。

4. 生住无停相,刹那即徂迁:万物的生起与存在没有停止的迹象,瞬间就发生了变迁。

5. 叹逝比悠稔,交臂乃奢年:感叹时光流逝,觉得它比长久岁月还漫长,人生短暂,即便活到高龄也如瞬间即逝。

6. 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人一旦随波逐流就难以回头,年少迷失本性的人却不这么认为。

7. 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苦苦和行苦这二苦常常跟随,贪、嗔、痴三毒在内心如火烧般煎熬。

8. 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贪婪和痴迷滋生忧愁与畏惧,内心的热恼让人如坐针毡般备受煎熬。

9. 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从佛理来说最终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