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战城南篇》(2 / 4)

加入书签

利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2. 对百姓的恩泽与赞美:“夷群寇,殪逆徒。余黎沾惠,咏来苏”,强调战争胜利后给百姓带来的好处。消灭了众多敌寇和叛逆之徒,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得以享受太平。“余黎沾惠”,百姓得到了恩泽;“咏来苏”,百姓歌颂着如重生般的美好生活,体现了正义之战的意义在于保护百姓,给他们带来安宁和幸福。

3. 凯旋而归与国家欢庆:“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描绘了胜利后凯旋而归的场景。军队奏响胜利的凯歌,回到皇都。“班爵献俘”,为有功将士颁授爵位,献上战俘,举国上下一片欢乐。这几句诗描绘出一幅国家欢庆胜利的热闹场面,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整首诗在艺术上,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激昂有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将战争的全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战前的紧张氛围到战斗中的激烈拼杀,再到战后的胜利喜悦,情感层层递进,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正义之师的伟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解析:

1. 战城南,冲黄尘

- 解析:此句开篇直接点明战争发生的地点在城南 ,“冲黄尘”生动地描绘出战斗打响时,士兵们奋勇向前,马蹄扬起、兵器碰撞等引发尘土飞扬的场景。“冲”字体现出战士们勇往直前的气势,而黄尘漫天则营造出一种混沌、紧张且充满未知的战斗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激烈、残酷的基调。

2. 丹旌电烻,鼓雷震

- 解析:“丹旌”指红色的旌旗,“电烻”形容旌旗如闪电般闪耀,这种视觉上强烈的冲击,不仅展现出军队的威严与庄重,更暗示着战斗局势的瞬息万变。“鼓雷震”,将战鼓的声音比作雷声,形象地传达出战鼓擂动时的磅礴气势与巨大声响,从听觉上渲染出战斗的紧张与激烈,仿佛能让读者感受到大地在战鼓声中震颤。

3. 勍敌猛,戎马殷

- 解析:“勍敌”表示强劲、强大的敌人,说明敌方实力不容小觑,“猛”字进一步突出敌人来势汹汹。“戎马殷”中,“戎马”指代战马,“殷”有众多之意,描绘出敌方战马成群,暗示敌军兵力雄厚。此句通过对敌方力量的刻画,为我方军队的作战增添了难度与挑战,侧面烘托出我方战士即将面临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4. 横阵亘野,若屯云

- 解析:“横阵亘野”描绘敌人的阵营横向排列,绵延在广阔的原野之上,“亘”字强调了阵营的长度和广度,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若屯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敌人的阵营比作屯聚的乌云,形象地展现出敌军阵容的庞大、密集以及压抑的气势,如同乌云般给我方带来巨大的压迫感,同时也凸显了战斗形势的严峻。

5. 仗大顺,应三灵

- 解析:“仗大顺”表明我方军队秉持着顺应天理、正义的原则进行战斗。“顺”在这里可理解为顺应自然规律、社会道义等。“应三灵”,“三灵”通常指天、地、人,意味着我方的行动是顺应天地人三者意志的,强调了战争的正义性,使我方军队的战斗具有了更高层次的正当性和使命感,也为下文士兵们英勇作战提供了精神支撑。

6. 义之所感,士忘生

- 解析:因为受到正义的感召,我方士兵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此句深刻地揭示了士兵们英勇无畏精神的来源,是正义的力量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牺牲精神。在正义的旗帜下,士兵们愿意为了国家、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7. 长剑击,繁弱鸣

- 解析:“长剑击”描绘了近身格斗的场景,战士们手持长剑与敌人激烈拼杀,剑剑相击,展现出战斗的近身肉搏之激烈。“繁弱”是古代传说中的良弓,“繁弱鸣”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