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束皙《玄居释》(8 / 14)

加入书签

p> 54. 宴然沈浮,弗屑不顾。

- 解析:描绘隐居者面对外界看法时的态度,他们安然沉浮于世,对他人的不理解不屑一顾。表现出隐居者超脱的心态,不受外界评价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强化了隐居者坚守自我、不为世俗所动的形象,体现束皙对这种超脱态度的认同和追求。

55. 往者陆子优游,新语以兴;董生下帷,发藻儒林;杨雄覃思,《法言》《太玄》;王肃咏歌,《圣证》是崇:皆是术也。

- 解析:列举陆贾、董仲舒、扬雄、王肃等历史人物的事例,陆贾悠然自得,创作《新语》;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在儒林展现文采;扬雄深思熟虑,创作《法言》《太玄》;王肃歌咏经典,推崇《圣证论》。说明这些人通过着书立说等方式,在隐居或专注学术的生活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为束皙的隐居观点提供更多例证,表明隐居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同样可以在文化、学术等方面有所建树。

56. 今吾幸遭有道之世,将绳墨乎天人之际,求殊涂而同归,寻百虑而一致。

- 解析:束皙表明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有道之世,在这样的时代,他将在天人之间遵循准则,寻求不同途径而达到同一目标,探寻各种思虑而归于一致。说明自己选择隐居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在顺应时代的基础上,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统一和道德准则的遵循,体现其隐居选择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57. 故能心恬澹于守高,意无为于持满。

- 解析:阐述自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心境,能够内心恬淡地坚守高洁,心意无为地保持盈满。体现束皙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追求过多的物质和世俗的成就,而是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和道德的坚守,这是他隐居生活的心境写照,也是对自己隐居选择的进一步阐释。

58. 饮河既足,安用洪流?巢林一枝,岂慕大厦?

- 解析:运用比喻,以鼹鼠饮河水,满足即可,无需洪流;鸟儿在林中筑巢,只需一枝,不羡慕大厦,形象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追求简单、适度的生活,不被过多的欲望所左右,体现隐居者淡泊名利的心态,进一步说明自己选择隐居是基于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

59. 俯以之蛰,仰以之翔,俯以之游,仰以之望。

- 解析:描绘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状态,俯身可蛰伏,仰头可飞翔,俯身可游弋,仰头可眺望,展现出一种自由、从容的生活姿态,说明隐居生活可以让人在动静之间自由切换,既能享受宁静的思考,又能拥有广阔的视野和自由的心境,体现隐居生活的自在与丰富。

60. 动而可践,静而可象。

- 解析:强调自己的隐居生活无论是行动还是静止,都有可践行和效法之处,说明隐居生活并非毫无价值,而是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体现隐居者在生活中对自身行为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61. 盖君子藏器以有待,祓身以独善。

- 解析:表明自己作为君子的处世原则,怀藏才能以等待时机,修身以独善其身。体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说明在没有合适机会时,选择隐居修身,提升自己,等待能够施展才华、为社会做贡献的时机,这是对自己隐居行为的一种理论阐释,强调隐居并非消极逃避,而是积极的自我提升和等待。

62. 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宾。

- 解析:说明君子在不同境遇下的应对方式,受到尊重就成为将领,被轻视就成为宾客,体现一种豁达、从容的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对待自己,都能坦然接受,坚守自己的内心和原则,进一步阐述隐居者在面对不同社会态度时的应对策略,突出其心态的平和与坚定。

63. 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