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夏侯湛《芙蓉赋》(1 / 4)

加入书签

芙蓉赋

夏侯湛

有华若芙蓉,挺搴艹之朱柯。 荫兰池之丰沼,育沃野之上腴。 荫兰池之丰沼,育沃野之土壤。 灼若夜光之在玄岫, 皦若芙蓉之映绿渠。 朝承景以鲜荣,夕曦露而纳光。 荫兰池之丰沼,育沃野之土壤。 有华若芙蓉,挺搴艹之朱柯。 灼若夜光之在玄岫, 皦若芙蓉之映绿渠。 于是妖童媛女, 相携于水滨。 或采之,或掇之, 或折之,或荐之。 采之赠佳人, 掇之遗所思。 折以遗佳人, 荐以羞清祀。 信灵根之可怀, 谅嘉名之在兹。 咏三闾之遗歌, 唱九辩之新词。 美芙蕖之纯洁, 吟蟋蟀之秋思。 歌采菱之清曲, 奏渌水之参差。 感诗人之攸怀, 情怆然以含伤。

……

赏析:

夏侯湛的《芙蓉赋》以芙蓉为主题,从多个角度细腻描绘,借景抒情,融入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内容层面

1. 芙蓉之美与生长环境:文章开篇勾勒出芙蓉生长于“兰池之丰沼”“沃野之上腴”的优越环境,为其美奠定基础,暗示其钟灵毓秀。“挺搴艹之朱柯”描绘芙蓉挺拔身姿与红色枝干,展现其蓬勃生机与艳丽色彩。如“灼若夜光之在玄岫,皦若芙蓉之映绿渠”,以精妙比喻,将芙蓉比作夜光宝珠于黑山闪耀,又像于绿渠映照般洁白,从光彩与色泽上凸显其超凡脱俗之美,给读者以强烈视觉冲击。

2. 人物活动与芙蓉寓意:“妖童媛女,相携于水滨”的场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对芙蓉“采之”“掇之”“折之”“荐之”,并将其“赠佳人”“遗所思”“羞清祀”,不仅体现出芙蓉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更赋予其情感与文化寓意。赠佳人、遗所思,传递爱情与思念;羞清祀,则表明芙蓉在祭祀中的神圣地位,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芙蓉的喜爱与敬重,以及芙蓉在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意义。

3. 情感抒发与文化典故:作者借咏“三闾之遗歌”“九辩之新词”,融入屈原等文化典故,深化对芙蓉纯洁品质的赞美,同时引发自身对时光、生命的思考。“美芙蕖之纯洁,吟蟋蟀之秋思”,以芙蓉纯洁与蟋蟀秋思并提,营造出一种美好却略带忧伤的氛围,抒发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感诗人之攸怀,情怆然以含伤”直接抒情,表明作者受前人诗作感染,内心充满感伤,使情感表达更为真挚深沉。

二、艺术特色

1. 细腻描写与生动比喻:对芙蓉的描写细腻入微,从枝干到花朵,从色泽到神韵,全方位展现其美。“朝承景以鲜荣,夕曦露而纳光”描绘朝暮不同时段芙蓉状态,赋予其生命节律。比喻手法精妙,“灼若夜光之在玄岫,皦若芙蓉之映绿渠”,将芙蓉光彩与色泽形象化,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其美。

2. 情景交融与氛围营造:通过描写妖童媛女在水滨与芙蓉互动的场景,将人物活动与芙蓉之美相融合,营造出欢快又不失雅致氛围。而在抒情部分,借对芙蓉赞美与对古人诗歌引用,营造出忧伤、感慨氛围,使读者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增强作品感染力。

3. 丰富用典与文化底蕴:文中多处引用文化典故,如三闾大夫屈原相关内容,不仅丰富作品文化内涵,更借古人对美好事物情感,深化自身对芙蓉赞美与感慨。这种用典方式使作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展现作者文学素养,引发读者文化共鸣。

……

解析:

1. 有华若芙蓉,挺搴艹之朱柯。

- 解析:开篇点明有一种花如同芙蓉一般美丽。“挺”字生动地描绘出这种花挺拔向上生长的姿态,展现出它的勃勃生机;“搴艹”(“搴”有拔取之意,这里可理解为突出)进一步强调其从草丛中脱颖而出;“朱柯”指红色的枝干,点明了花茎的颜色,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热烈、美好,这里为芙蓉赋予了艳丽的色彩,让读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