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潘岳《西征赋》(5 / 16)
18. 骛横桥而旋轸,历敝邑之南垂。
- 解析:车马疾驰过横桥后回车,经过我故乡的南部边界。作者继续叙述行程,“骛”体现车马快速行驶,“旋轸”指回车,为下文描写故乡及周边历史遗迹做铺垫。
19. 门磁石而梁木兰兮,构阿房之屈奇。
- 解析:阿房宫的门用磁石做成,梁用木兰木构建,其构造曲折奇特。描写阿房宫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奇特,展现阿房宫的奢华,为后文论述秦朝因奢华而亡埋下伏笔。
20. 疏南山以表阙,倬樊川以激池。
- 解析:开通南山作为宫殿的门阙,引樊川之水汇聚成池。进一步描述阿房宫的宏大工程,展现秦朝统治者为修建宫殿劳民伤财,突出秦朝的奢侈无度。
21. 役鬼佣其犹否,矧人力之所为?
- 解析:役使鬼神来修建恐怕都不行,何况是靠人力来完成呢?通过夸张手法,强调阿房宫工程浩大,人力难以承受,批判秦朝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滥用民力。
22. 工徒斫而未息,义兵纷以交驰。
- 解析:工匠们砍伐劳作未停,义军已纷纷起兵。表明阿房宫还未建成,秦朝就因民怨沸腾引发起义,揭示秦朝因大兴土木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
23. 宗祧污而为沼,岂斯宇之独隳?
- 解析:宗庙被毁坏成泥沼,难道只是阿房宫被毁掉吗?指出秦朝灭亡时,不仅阿房宫被破坏,宗庙等象征国家的重要事物都遭毁坏,强调秦朝覆灭的彻底性,突出其滥用民力的严重后果。
24. 由伪新之九庙,夸宗虞而祖黄。
- 解析:说到王莽新建的九庙,他夸耀自己是虞舜后代,以黄帝为祖先。讲述王莽建立新朝后修建九庙,攀附古代圣王,以显示其政权的合法性,讽刺其虚伪。
25. 驱吁嗟而妖临,搜佞哀以拜郎。
- 解析:驱使百姓哀叹,妖人当政,搜罗善于谄媚的人封官拜郎。批判王莽统治下,政治黑暗,百姓受苦,任用奸佞,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26. 诵六艺以饰奸,焚诗书而面墙。
- 解析:王莽诵读六经来掩饰奸邪,表面尊儒,实际却像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一样无知。揭露王莽虚伪的本质,以六经粉饰恶行,却无真正的治国之道,批判其表里不一、欺世盗名。
27. 心不则于德义,虽异术而同亡。
- 解析:内心不以德义为准则,虽然手段不同但同样走向灭亡。总结秦朝和王莽新朝灭亡的原因,强调统治者遵循德义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为后世统治者敲响警钟。
28. 宗孝宣于乐游,绍衰绪以中兴。
- 解析:在乐游原祭祀汉宣帝,他继承衰落的帝业实现中兴。赞扬汉宣帝在汉朝衰落时,成功实现中兴,肯定其功绩,与前文批判的统治者形成对比。
29. 不获事于敬养,尽加隆于园陵。
- 解析:汉宣帝未能在生前敬养父亲,便在父亲园陵上极尽尊崇。介绍汉宣帝对父亲园陵的尊崇,从侧面展现其孝道,同时也反映出汉代重视孝道的社会风气。
30. 兆惟奉明,邑号千人。
- 解析:为父亲修建奉明园,设置千人邑。具体说明汉宣帝为父亲园陵所做的安排,体现对父亲的追思与尊崇。
31. 讯诸故老,造自帝询。
- 解析:向老人们询问,得知这些都是汉宣帝的旨意。通过向故老询问,增加叙述的真实性,表明这些事迹的来源可靠。
32. 隐王母之非命,纵声乐以娱神。
- 解析:隐瞒王母(汉宣帝祖母史良娣)非正常死亡的真相,用音乐娱乐来告慰神灵。讲述汉宣帝对祖母之事的处理方式,反映出宫廷政治的复杂性以及汉宣帝的无奈之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