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陶渊明《饮酒?其九》(3 / 4)

加入书签

冲突,凸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的碰撞。

6.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 解析:诗人回应田父,首先表达“深感父老言”,深深感激田父的一番话语,体现出诗人对田父善意的尊重和领情,展现出诗人谦逊有礼的一面。然而,诗人紧接着表明“禀气寡所谐”,意思是自己生来的气质、性格就与世俗难以和谐共处。“禀气”强调这种差异源于内在的天性,是不可轻易改变的。这一句既委婉地拒绝了田父的劝说,又为下文进一步阐述自己坚守自我的理由做铺垫,表明诗人并非不理解田父的好意,而是基于自身的本质特点,无法接受世俗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7.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 解析:诗人继续解释自己的立场,“纡辔诚可学”,“纡辔”本意是拉转马缰,改变行车方向,这里比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去顺应世俗。诗人承认,从行为上做出改变,去迎合世俗并非是学不会的事情。但是,他紧接着反问“违己讵非迷”,意思是如果违背自己的本心去做这样的改变,难道不是一种迷失自我的行为吗?这一反问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坚守本心的重视,他深知顺应世俗可能在物质生活等方面带来一些便利,但他更珍视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自我的忠诚,认为违背本心去追求世俗认可的生活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坚守独特生活方式的决心。

8.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解析:最后,诗人提议“且共欢此饮”,既然田父带着酒前来,那就一同欢快地饮酒吧。这一方面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态,虽然与田父在生活观念上存在分歧,但并不影响他与田父共享此刻相聚的欢乐,展现出诗人对友情和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诗人坚定地表明“吾驾不可回”,“吾驾”象征着诗人选择的归隐之路,“不可回”则明确宣告了自己归隐的决心坚定不移,不会因为田父的劝说或世俗的压力而改变。此句作为全诗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诗人坚守本真、不为世俗左右的主题,使诗人超脱世俗、坚守自我的形象跃然纸上。

……

句译:

1.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清晨听见一阵敲门声,我匆忙间把衣裳都穿倒了,赶忙去开门。

2.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我问来者是谁呀?原来是一位心怀好意的老农。

3.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他带着酒远道来探望我,疑惑我与这时代不相合。

4.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你身穿破衣住在茅草屋檐下,这样的生活算不上是高尚的栖居。”

5.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这世上的人都随波逐流,希望你也能跟着同流合污。”

6.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深深感谢父老您这番话,但我生来的禀性就与世俗难合。”

7.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改变自己顺应世俗诚然可以学会,但违背自己的本心难道不是糊涂吗?”

8.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姑且一同欢饮这美酒,我的归隐之路不会回头。”

……

全译:

清晨时分,忽闻一阵叩门声响,我匆忙起身,衣裳倒穿,赶忙去把门开。

心中疑惑,询问来者何人,原是热情老农,怀着善意前来。

他携带着壶中佳酿,远道特意探访,心忧我与这世道,显得格格不入。

老农说道:“你身着褴褛,居于茅草屋檐之下,这般生活,实在称不上高雅安适。

这世间众人皆随波逐流,劝你也应随俗浮沉,莫要特立独行。”

我由衷感激老农的诚挚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