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战术安排(1 / 2)
豫中会战在一号战役中属于投入兵力相对较少的战斗。日寇会将主力精锐集中投向后续的长衡会战。因为那位人称“薛老虎”的指挥官,已经让他们三次铩羽而归。
“薛老虎”的威名,建立在他依据地形独创的“天炉战法”之上。这一战术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层层阻击诱敌深入,再以优势兵力实施围歼。然而,这个战术有一个关键前提:必须拥有兵力上的优势。
国军战斗力逊于鬼子,那是不争的事实。要在广阔战场上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更需要充足的兵力作为支撑。
以往,日寇第十一军下辖七个师团,投入会战的兵力大约在十万左右。但这一次,横山勇提出的计划则是一鼓作气击穿炉底、冈村宁次也决心孤注一掷,集结的总兵力高达三十六万。而薛岳手中,仅有三十万人马。
一旦兵力转为劣势,再精妙的战术也会失去依凭。当日寇以压倒性实力一举击穿“炉底”,这座曾经燃烧熊熊战火的天炉,便难逃崩塌的命运。
然而,这却为林译创造了一个契机!鬼子总共就这些兵力,既然长衡会战投入如此重兵,势必从各地大量抽调部队。于是,原本驻守豫省的第三战车师团、第27师团、第34师团相继南下。
原本在豫中会战中仅损失数百人的日寇,如今却在豫省战场付出二万余人的伤亡。那么,在如此大规模抽调之后,他们在当地还能剩下多少可战之兵?这就是他的机会!
林译之所以率先攻占机场并重兵布防,核心目的就在于他精心策划的一步棋:利用空军的高速机动优势,率先炸毁平汉铁路北段,以此剥夺日寇的快速机动能力,为后续作战创造先决条件。
与此同时,他的地面部队将挥师南下,以雷霆之势直取许昌,一举截断这条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一旦此目标达成,日寇此次豫中会战的战略企图便将彻底落空。夺取许昌后,林译所部更将沿铁路线一路向南推进,逐段爆破、节节摧毁,兵锋直指信阳,意图彻底抄断日寇后方。
若此奇兵能成,与正面战场的长衡会战遥相呼应,必将打乱敌人的全盘部署,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一手。
林译深知,此刻正处在一个极其微妙而危险的历史节点。自“七七事变”至武汉会战,那是国军同仇敌忾、斗志最为昂扬的时期。
而远征军出征,则是外部援助断绝,内部财政紧张的时期,处境尤为艰难。各部队相互配合,共渡难关。
到了眼下此刻,整个战线却弥漫着一种“胜利在望”的懈怠。许多人都在坐等盟军决胜,自己好坐享其成,各方势力更是忙于筹划战后格局,谁都不愿在这“最后关头”折损自家实力,消耗手中筹码。
于是,畏战、避战、保存实力,成了许多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当“坐享其成”成了主旋律,这仗,还如何能打得下去?
林译的战术报告与物资申请已通过机场的运输机迅速呈递至山城。辞公立即召集核心参谋人员研讨方案,他开门见山,要求众人务必立足现实、畅所欲言。
“林译所部,最初整编近五万人,后补充了85军所部,增至七万余众,再加上47师,账面兵力应有八万。”
白将军一边掐指计算,一边沉吟着摇头,“但历经苦战,伤亡逾两万,如今又分兵驻守机场,他能机动作战的,满打满算不过五万人。且部队充斥俘虏、溃兵,战力已不及当初,能抵挡日寇一个师团的攻势便属不易。依我看,这个计划……太过冒险了。”
话音刚落,郭参谋便提出了不同意见:“倘若我们此次能将兵员、装备为他补充到位呢?上峰可是承诺将几支部队调拨给他指挥的,只要让他恢复足够兵力。以林将军的指挥能力,手握充足兵械,打几场漂亮的突袭战,绝非不可能。”
“我认为值得一试。”刚刚擢升的蔡副参谋长接过话头,语气沉稳而坚定,“日寇剑指湘省,意图已昭然若揭。林将军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