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有效的训练(1 / 2)

加入书签

林译心中豁然开朗,瞬间理解了龙文章的用意。他清晰地记得,自鬼子投降撤走后,部队便以惊人的速度腐化堕落。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军官对士兵那种根深蒂固的压迫。

当时的士兵,大多目不识丁;而国军军官,则清一色是“文化人”。这天然的鸿沟,滋生出一种深入骨髓的优越感,更形成了森严而规律的鄙视链:

留洋归来的瞧不起本土培养的,保定系看不上黄埔系的,黄埔前五期抱团取暖,黄埔生又鄙夷杂牌讲武堂出身。

至于那些并肩作战的盟友,在他们口中,不过是道听途说的“泥腿子”、“土八路”。

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些被鄙视为“泥腿子”的队伍,与士兵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炕,情同手足。他们的长官一旦负伤或阵亡,士兵们便如猛虎出柙,红着眼拼命往前冲。反观己方,长官若战死,士兵往往不是溃散哗变,便是士气尽丧,顷刻间土崩瓦解。

多年的苛待盘剥(喝兵血)、那横亘在官兵之间如天堑般的阶级壁垒,早已将昔日的虎贲之师侵蚀得外强中干。这也正是令许多军官百思不得其解的痛处:这支军队,到底怎么了?

龙文章正是通过这种深入士兵、打成一片的方式,迅速融入了他们。他的办法是野路子,不过极大消除了新兵对军营的陌生和疏离感,让他们快速交到朋友,融入了集体。方法虽然上不得台面,效果却实实在在。

明白了其中深意的林译,不再追究责任,算是默认了龙文章这种特殊的训练方式。但他随即话锋一转,正色叮嘱道:

“注意影响!伙食这些天务必跟上,必须保证战士的体能。另外,基础的耐力训练绝不能松懈——行军、丛林、山地作战,这些才是硬功夫,尤其要重点操练,咱们在什么地方打仗,就得练什么。”

龙文章乐呵呵地应了声:“是,旅座”,转身小跑着返回他那片热火朝天的“训练场”。一旁的赵峥仓则拧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半晌,他像是想通了什么,对林译开口道:“旅座,这小子虽然满嘴歪理,可话糙理不糙。咱们团都是新兵,以前是散了点,这凝聚力,确实得想法子给拧起来!我看可以一试,这几天我也得筹备个全团联合拉练,搞几场像样的比赛!”

林译闻言,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好!大胆去搞!旅部全力支持你们!罐头、白面,我给你们送!再设个优胜奖金!要让弟兄们有归属感,有争胜的心气儿!这样,你赵团长那套练兵的法子,很快也能铺开了。”

就这样,龙文章这套“野路子”训练法,竟在三团堂而皇之地推广开来。效果也立竿见影。

整个三团的精神面貌肉眼可见地凝聚起来,官兵之间那股生疏的隔阂悄然消融。仅仅两个月后,在全旅联合演习的对抗场上,三团的战术协同与配合默契度,竟明显压过了老兵带新兵的二团!

这出色的表现,让二团长张芷宁几次三番找到林译,点名要把龙文章“借调”过去帮忙整顿。

这下,轮到赵峥仓舍不得放人了。他每次都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振振有词:“不行不行!旅座,龙副营长的训练还没结束呐,起码还得两个月。”

然而,小鬼子不会给予他们充裕的练兵时间。随着战局日益吃紧,瓜达尔卡纳尔岛局势愈发明显,两军一战无可避免。

鬼子海军主力尽数他调,连运输船队都悉数投入保障至关重要的资源运输线。陆军部下达了明确的全局指令:一方面需尽快了结缅北战事,另一方面则必须抽调精锐兵力,驰援并确保瓜岛防务。

司令官迅速调遣关东军一个精锐联队,与遭受重创的竹川联队残部、本土紧急征召的新兵及来自高丽的补充兵员,混编组建为独立混成旅团。

同时,调集驻防广粤省的一个联队,汇合静冈联队残部及新征士兵,组成另一支混成旅团。

经过短短两个月的仓促磨合,新任指挥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