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微光成炬:暖食背后的“夕阳红”(1 / 2)

加入书签

林晓雅婉拒公司宣传的决定,在同事中引起了一些小小的波澜。在这个追求曝光度和流量的时代,主动放弃一个“成名”的机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了解林晓雅的人都知道,她做出这个决定,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她内心深处对“暖食”小程序最初那份纯粹的执念。

“晓雅,你看,这次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我们部门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独立案例的名额,领导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你和‘暖食’,这对你个人,对我们部门,甚至对公司都是好事啊!”市场部的同事王姐苦口婆心地劝着,手里还拿着一份初步的宣传方案,封面上“林晓雅:用科技传递温暖的85后”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林晓雅端起桌上温热的水杯,氤氲的水汽模糊了她清秀的眉眼。她轻轻摇了摇头,语气温和却坚定:“王姐,谢谢您和领导的好意。‘暖食’能走到今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如果一定要宣传,我希望能宣传‘夕阳红爱心食堂’,宣传张老师。没有他们,就没有‘暖食’。”

王姐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林晓雅会提出这样的“替代方案”。“夕阳红爱心食堂?张老师?那是什么情况?我们宣传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突出的是我们公司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和专业技能做出的贡献,宣传一个外部的食堂和个人……”王姐有些犹豫,这与她设想的宣传方向大相径庭。

林晓雅放下水杯,眼神里闪烁着回忆的光芒。“王姐,您听我说。‘暖食’的故事,必须从张老师和‘夕阳红爱心食堂’开始讲起,否则,一切都失去了根基。”

### 一、遇见“夕阳红”,遇见张老师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周末,林晓雅作为公司志愿者团队的一员,参与了一次社区敬老活动。她们要去的地方,就是位于老城区一条僻静小巷里的“夕阳红爱心食堂”。

在此之前,林晓雅对“爱心食堂”的想象,多半是电视里那种略显简陋,由好心人自发组织,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餐食的场所。然而,当她推开那扇略显斑驳的木门时,眼前的景象却让她有些意外。

食堂不大,约莫能容纳三四十人同时就餐。墙壁刷得雪白,上面挂着几幅色彩明快的山水画,都是些业余爱好者的作品,却透着一股温馨祥和的气息。几张干净的方桌整齐排列,桌面擦得一尘不染。角落里,一台老式的柜式空调正嗡嗡作响,努力地调节着室内的温度。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不是那种大锅饭特有的浓重味道,而是带着一丝家常菜的清淡与可口。

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坐在桌边,有的在慢条斯理地吃饭,有的则三五成群地低声聊着天,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一位穿着蓝色碎花围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六十岁左右的阿姨,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小心翼翼地送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手中,嘴里还轻声说着:“李大爷,慢点喝,今天的冬瓜排骨汤,您尝尝合不合口味。”

这位阿姨,就是“夕阳红爱心食堂”的负责人,张桂芬老师。

张老师看到林晓雅一行人,热情地迎了上来。她的笑容温暖而真诚,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一股亲和力。“哎呀,是小林他们来了吧?快进来快进来,外面热坏了吧?”

那天的志愿活动,林晓雅和同事们主要是帮忙打扫卫生,陪老人聊聊天。但更多的时候,林晓雅的目光都被张老师吸引着。她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一会儿在厨房和几位同样是志愿者的阿姨们忙碌,一会儿又出来照看老人,耐心地听他们诉说,细致地询问他们的需求。她对每一位老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谁有高血压不能吃咸,谁糖尿病要控制糖分,谁牙口不好饭菜要做得软一些,谁今天心情不太好需要多开导几句……

活动结束后,林晓雅主动留下来帮忙收拾。她忍不住问张老师:“张阿姨,这个食堂办了多久了?每天要照顾这么多老人,您一定很辛苦吧?”

张老师擦了擦额头的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