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月光代码(1 / 4)
一、绿萝与算法的共生
凌晨两点十七分,林晓雅的指尖在键盘上停顿了0.3秒。屏幕蓝光映着她眼底的红血丝,却没掩住嘴角那抹未散的笑意——就在刚才,城市交通预测模型的误差率终于跌破了0.7%。她下意识转头望向窗台,月光正沿着绿萝的藤蔓流淌,在小白花的绒毛上凝成细碎的银霜。
这盆绿萝是三年前搬进这间公寓时买的。那时她刚加入智慧城市实验室,工位上摆着七八个喝空的咖啡罐,屏幕上永远跳动着混乱的数据流。有天下班路过花店,老板娘笑着往她怀里塞了这盆植物:姑娘,代码要写,日子也要生根发芽啊。
如今绿萝的气根已经垂到了显示器边缘,像一团绿色的瀑布。晓雅伸手碰了碰最近绽开的花苞,指尖沾到一点清甜的香气。她忽然想起今天调试算法时,系统提示行人行为模块数据不足。楼下便利店的张叔、每天凌晨五点扫街的李阿姨、总在黄昏时推着轮椅散步的老夫妻......这些鲜活的面孔突然涌进脑海,她猛地坐直身体,在备忘录里敲下一行字:明天去社区采集真实行为样本。
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微信:小雅,你爸今天又在小区群里夸你了,说你编的那个垃圾分类小程序,连王奶奶都学会用了。后面跟着个骄傲的表情包。晓雅噗嗤笑出声,回了个的表情,眼眶却有点发热。
三年前她刚提出城市温度算法概念时,评审会上几乎没人看好。我们要的是效率,不是情怀。项目总监敲着桌子强调。可晓雅总记得大学时在医院陪床的夜晚:父亲突发心梗,救护车却被晚高峰堵在三公里外,她抱着病历本在路口哭到浑身发抖。那时她就想,冰冷的代码能不能多一点人情味?
此刻屏幕上的城市三维模型正缓缓旋转,主干道的车流像金色的河流,居民区的灯光则是温暖的橘色。晓雅放大和平小区的区域,那里闪烁着几个红色的小点——那是独居老人的智能水表,如果12小时内用水量低于0.5升,系统就会自动提醒社区网格员。这个功能上线半年,已经避免了七起意外。
还不够。她轻声对自己说。指尖重新落回键盘,这一次,敲击声格外轻柔,仿佛在抚摸城市每一条沉睡的街道。
#### 二、晨光中的采样者
清晨六点,和平小区的香樟树下已经有了动静。林晓雅背着双肩包,手里提着个巴掌大的采集器,活像个背着画板的大学生。张叔的便利店刚拉开卷帘门,看见她就乐呵呵地招手:小雅来啦?今天要采集豆浆热度数据
要的要的!晓雅跑过去,采集器对着冒着热气的豆浆桶扫了一下。屏幕上立刻跳出数据:温度85c,香气成分(豆香35%、焦糖12%),购买人群(60岁以上占比42%)。张叔,您这豆浆配方是不是微调过?比上周香多了。
嘿,你这鼻子比机器还灵!张叔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王奶奶说太甜,我减了半勺糖。晓雅赶紧在系统里标注:老年群体甜度偏好下调15%,关联早餐摊智能推荐系统。
推着轮椅的陈爷爷慢悠悠走过来,轮椅上的李奶奶正举着手机拍凌霄花。小雅姑娘,李奶奶朝她晃了晃手机,你上次说的那个无障碍路线规划,我们昨天用了!去公园那条路,真的没台阶了!
晓雅蹲下身,帮李奶奶调整了手机字体大小:奶奶,我又加了个新功能,您点这个绿色按钮,就能显示沿途的休息长椅位置。她趁机用采集器扫描了轮椅的运动轨迹,系统后台立刻生成一条平滑的曲线——这将帮助算法更精准地识别轮椅用户的转向习惯。
采集器突然发出的提示音,屏幕上弹出一行字:检测到异常步态特征,是否记录?晓雅抬头,看见穿蓝色校服的小男孩正一瘸一拐地往小区外走,书包带子拖在地上。她快步追上去:小朋友,你的脚怎么了?
男孩叫小宇,昨天踢球崴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