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林晓雅的工作室(1 / 4)

加入书签

林晓雅放下画笔时,夕阳正将金辉透过落地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亮的几何形状。她的工作室位于老城区一栋翻新的loft里,挑高的空间让光线得以自由流淌,墙壁上挂满了她不同时期的作品——从早期略显生涩的写实静物,到如今线条奔放、色彩浓烈的抽象风景,每一幅都像一个凝固的时间切片,记录着她与艺术、与自我的对话。

今天这幅尚未完成的画,画布上是大片流动的钴蓝与柠檬黄,像一片被晚霞点燃的海洋,又像一片挣脱了地心引力的星空。她后退几步,眯起眼睛审视着画面的整体韵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围裙上的油彩斑点。这种感觉很奇妙,仿佛不是她在主导画笔,而是某种潜藏在意识深处的力量借由她的手在倾诉。

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风铃发出一串清脆的响声。“晓雅,又在跟你的画布谈恋爱呢?”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

林晓雅回头,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阿哲,你来了。正好,帮我看看这幅。”

来人是陈哲,她大学时的学长,如今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策展人,也是她为数不多能交心的朋友。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卡其裤,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径直走到画架前,认真地看了几分钟。

“比上一幅更‘松’了,”陈哲评价道,“色彩的张力出来了,但感觉还差一口气,一种……破茧而出的力量。”

林晓雅点点头,陈哲总能精准地说出她内心的感受。“我知道,”她有些无奈地耸耸肩,“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抓不住那个最核心的东西。”

“别着急,”陈哲将保温桶放在桌上,“阿姨让我给你带的银耳莲子羹,说是给你补补脑子。你啊,一投入创作就废寝忘食。”

“谢谢李阿姨,也谢谢你。”林晓雅接过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她的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起初并不理解她为何要放弃稳定的设计工作,执意要做一名自由画家,但看到她眼中的光和日益成熟的作品,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这份来自家人的温暖,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陈哲给自己倒了杯水,环视着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说真的,晓雅,你这里越来越有感觉了。还记得我们刚毕业那会儿,你在一个不到十平米的隔间里画画,颜料味能把邻居熏跑。”

林晓雅笑了:“怎么不记得?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个能让我自由挥洒的地方。现在,算是实现了一小半吧。”

“只是一小半?”陈哲挑眉,“我可听说,上次那个画廊老板对你的新系列很感兴趣,想给你办个展呢。”

提到画展,林晓雅的眼中闪过一丝期待,随即又黯淡下去:“他想要的是更‘市场’的作品,那些色彩明快、主题讨喜的风景。可我最近想画的,不是那些。”

“我知道,”陈哲理解地点点头,“你心里那只‘野兽’又在蠢蠢欲动了。”

林晓雅没有反驳。她内心深处,一直渴望创作一些更具冲击力、更能表达生命本质的作品。那些关于束缚与挣脱、迷茫与觉醒、孤独与联结的主题,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时刻灼烧着她的灵感。但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显然比画一些轻松愉悦的装饰画要艰难得多。

“对了,”陈哲话锋一转,“下个月在云南有个艺术驻地项目,地点在大理附近的一个古镇,邀请一些青年艺术家去那里创作交流,为期一个月。我帮你报了名,入选通知应该这几天就到了。”

林晓雅惊讶地抬起头:“云南?大理?你怎么没跟我商量就……”

“跟你商量你肯定会犹豫,”陈哲打断她,“你需要走出去,晓雅。你的画里有城市的疏离感,有对自由的向往,但缺乏一些鲜活的、来自土地和生活本身的呼吸。去那里看看,换个环境,也许能找到你想要的那口气。”

他顿了顿,眼神诚恳:“你不是一直说,你的‘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