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君召使摈:孔子使臣礼仪中的处世智慧(3 / 11)

加入书签

站立的人作揖时用右手。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蕴含着周代礼仪中 “方位秩序” 的深刻内涵。在周代,方位不仅是地理空间的概念,更与礼仪等级、阴阳五行等文化观念紧密相连。《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周代礼仪讲究 “左尊右卑”(不同场合略有差异),作揖时根据对方站立的方位调整左右手,既是对礼仪秩序的遵守,也是对对方身份的尊重。

孔子作为周礼的坚定践行者,对这种方位礼仪的细节有着精准的把握。他知道,“左右手” 的区别并非形式上的繁琐,而是通过具体的动作传递尊重 —— 对站立在尊贵方位的人,用符合礼仪的方式作揖,体现的是对对方身份的认可;对不同方位的人采用不同的作揖方式,保障的是礼仪秩序的严谨。这种对细节的重视,正是孔子礼仪修养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虽然 “左右手作揖” 的具体礼仪已不再适用,但其中蕴含的 “细节体现尊重” 的智慧依然重要。比如,在商务场合与他人交换名片时,用双手递接名片,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在与长辈、领导交谈时,保持适当的距离,不随意打断对方讲话,也是细节中的尊重;在参加正式会议时,提前到达会场,按座位标识就座,不随意调换座位,同样是对会议秩序与他人的尊重。

某跨国公司的商务代表小王,在与国外客户洽谈合作时,始终注重细节中的尊重:见到客户时,主动微笑问候,用双手递上名片;交谈时,认真倾听客户的需求,不随意打断;会议结束后,主动送客户到电梯口,直到电梯门关闭才离开。这些细节,让客户感受到了小王的专业与尊重,最终促成了合作。小王的做法,正是对 “揖所与立,左右手” 中 “细节尊重” 智慧的现代传承 —— 礼仪的核心是尊重,而尊重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

(二)“衣前后襜如也”:服饰礼仪中的庄重与得体

“衣前后襜如也”,描绘的是孔子作揖时,衣服的前后下摆保持整齐下垂的样子。“襜如” 即整齐、端正之意。在周代礼仪中,服饰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要穿着对应的服饰,而服饰的整洁与得体,更是礼仪修养的直接体现。《礼记?玉藻》中对服饰礼仪有详细规定:“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 除了服饰的款式与装饰,服饰的整洁也被反复强调,因为人们认为,服饰的状态反映着人的内心状态 —— 整洁的服饰代表着庄重的态度,凌乱的服饰则意味着轻慢与不尊重。

孔子在担任傧相时,必然穿着符合傧相身份的服饰,而 “衣前后襜如也” 的细节,说明他不仅注重服饰的款式,更注重服饰的整洁与得体。作揖时,身体会有一定的动作,但孔子通过精准的动作控制,让衣服的下摆始终保持整齐,这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礼仪技巧,更传递出他对礼仪的敬畏与对宾客的尊重 —— 他不希望因为服饰的凌乱,让宾客感受到丝毫的轻慢。

在现代社会,服饰礼仪依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场合需要搭配不同的服饰:正式的商务场合要穿着职业装,展现专业与庄重;休闲的聚会可以穿着休闲装,体现轻松与自在;参加婚礼、葬礼等特殊场合,也要穿着符合场合氛围的服饰。而服饰的整洁、得体,更是基本要求 —— 无论穿着何种服饰,保持干净、平整,都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某企业的实习生小张,在刚入职时,由于不注重服饰礼仪,经常穿着随意的 t 恤、牛仔裤参加正式会议,不仅让领导觉得他态度不认真,也让同事们对他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后来,在同事的提醒下,小张开始学习服饰礼仪:参加正式会议时穿着整洁的衬衫、西裤,搭配皮鞋;日常工作时穿着简约的休闲装,但始终保持服饰干净、平整。渐渐地,领导与同事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改变,他也在工作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