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进退有仪:孔子言行中的处世之道(2 / 19)
重任。
东汉末年的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中,也始终以 “侃侃如也” 的姿态与同僚相处。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任丞相期间,“开诚心,布公道”,对待同为蜀汉重臣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始终坦诚相待、一视同仁。关羽性格孤傲,诸葛亮在派遣他镇守荆州时,并未因他的性格缺陷而刻意压制,而是坦诚告知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的战略重要性,用真诚赢得了关羽的信任;张飞性情急躁,诸葛亮则耐心劝导他 “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的弊端,帮助他改进带兵方式。正是这种坦荡真诚的交往方式,让蜀汉集团在早期资源匮乏、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形成 “三足鼎立” 的局面。
北宋时期的范仲淹,在推行 “庆历新政” 时,同样以 “侃侃如也” 的姿态团结同僚。面对保守派的反对与阻挠,范仲淹并未孤立无援,因为他始终以坦诚的态度对待改革派同僚。据《宋史?范仲淹传》记载,范仲淹与富弼、韩琦等人 “同心辅政,以天下为己任”,在改革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总是 “开阁议事,坦诚布公”,从不因个人意见分歧而产生隔阂。富弼曾在给范仲淹的信中写道:“公之言行,坦荡如日月,使人见之而心悦诚服。” 这种坦荡的交往,不仅让改革派内部保持了高度的团结,更赢得了朝中中立派官员的理解与支持,为 “庆历新政” 的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现代社会中的 “侃侃” 实践
在现代社会,“侃侃如也” 的处世智慧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无论是职场协作、校园交往还是社区生活,都需要以坦荡真诚的态度对待地位相近的交往对象,实现互利共赢。
1. 职场中的 “侃侃”:平等协作的基石
在现代职场中,同事之间地位平等、职责互补,唯有以 “侃侃如也” 的姿态沟通协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营造和谐氛围。某互联网公司曾开展过一项关于 “职场沟通效率” 的调研,结果显示:在团队项目中,采用坦诚沟通方式的小组,项目完成效率比采用回避沟通或敷衍沟通方式的小组高出 40%,成员的工作满意度也提升了 35%。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侃侃如也” 的坦荡交往,是提升职场协作效率的关键。
现实中,有些职场人总抱着 “同行是冤家” 的心态,与同事交往时藏着掖着、勾心斗角。比如,在项目合作中故意隐瞒关键信息,担心同事抢了自己的功劳;在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不愿坦诚面对失误。这种交往方式,不仅会导致项目进度延误,还会破坏团队氛围,最终让自己陷入孤立。相反,那些懂得 “侃侃如也” 的职场人,往往能在团队中脱颖而出。例如,某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小李,在负责一个新产品研发项目时,始终以坦诚的态度与设计、研发、运营等部门的同事沟通。当设计部门提出的方案与用户需求存在偏差时,小李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坦诚地分享自己的调研数据,与设计师共同分析问题;当研发部门遇到技术难题时,小李主动协调资源,帮助研发团队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这个新产品不仅按时上线,还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小李也因出色的协作能力得到了公司的晋升。
2. 校园中的 “侃侃”:同窗情谊的纽带
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的交往同样需要 “侃侃如也” 的坦荡。无论是课堂讨论、小组作业,还是社团活动,唯有直抒己见、坦诚相待,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收获真挚的友谊。某高校曾对毕业生进行过一项 “校园交往对职业发展影响” 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期间善于与同学坦诚沟通、协作完成任务的毕业生,进入职场后更快适应团队工作,职业晋升速度也比不善沟通的毕业生快 20%。
在小组作业中,“侃侃如也” 的交往方式尤为重要。比如,某大学中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