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心近何远:孔子智慧里的思念真义(5 / 6)
情,表达对傅雷的思念。
杨绛与傅雷的友情,跨越了地域的距离、时间的流逝,甚至是时代的动荡,靠的正是主动的维系和真心的牵挂。他们从未以 “距离太远”“太忙” 为借口,而是始终将对方放在心中,用书信和行动传递友情的温暖。这种友情,正是孔子 “心近何远” 智慧的生动体现。在现代社会,这样的友情也并不少见。比如,许多大学同学毕业后分散在不同的城市工作,但他们依然会通过微信群分享生活点滴,每年约定一次聚会,即便相隔千里,友情也从未褪色。他们用主动的维系,打破了 “距离” 的阻碍,让心与心紧紧相连。
(三)爱情:真心的牵挂跨越时空阻隔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却也常常面临 “距离” 的考验。有人说 “异地恋太难,早晚都会分开”,却忽略了真心的牵挂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 —— 只要心中有彼此,即便不能朝夕相处,爱情也能在思念中愈发坚定。
“两弹一星” 功勋科学家邓稼先与妻子许鹿希的爱情,便是跨越心距的典范。1958 年,邓稼先接受了研制原子弹的秘密任务,从此开始了与家人的 “异地” 生活。他不能告诉妻子自己的工作内容,甚至连通信都受到严格限制,有时几个月甚至半年都没有一封家书。许鹿希虽然不知道丈夫在做什么,但她始终相信丈夫,默默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婆。
在漫长的分离岁月里,邓稼先与许鹿希用真心的牵挂维系着爱情。邓稼先在工作间隙,会偷偷写下对妻子的思念,却因为保密要求无法寄出;许鹿希则会将家里的大事小情记在本子上,盼着丈夫回来时能一一讲给他听。1971 年,邓稼先在青海基地工作时,因核辐射不幸患病,回到北京治疗。许鹿希得知后,放下手头的工作,全身心地照顾他,陪伴他走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邓稼先与许鹿希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却有着跨越时空的坚定。他们用真心的牵挂,打破了 “距离” 与 “保密” 的阻碍,让爱情在艰难的岁月里愈发珍贵。正如孔子所说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若真心相爱,即便相隔万里,即便不能坦诚相待,心也会紧紧相依。
在现代社会,异地恋的情侣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跨越心距。他们会每天视频通话分享生活,会在重要的日子为对方准备惊喜,会为了未来的相聚共同努力。虽然物理距离让他们不能随时相见,但真心的牵挂让他们的心始终在一起,也让他们的爱情更加坚定。
(四)理想:坚定的追求无视路途遥远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心近何远” 的智慧也适用于对理想的追求。很多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会因为 “路途遥远”“困难重重” 而放弃,却忽略了坚定的追求可以无视路途的遥远 —— 只要心中有理想,即便遇到再多的挫折,也能一步步靠近目标。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便是用坚定追求跨越理想 “距离” 的典范。袁隆平的理想是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最初,杂交水稻的研究面临着许多困难:没有现成的理论支持,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甚至连实验田都很难找到。很多人都劝他 “这个研究太难了,根本不可能成功,还是放弃吧”,但袁隆平却从未动摇。
在研究过程中,袁隆平遇到了无数的挫折。他曾在实验田被洪水淹没时,冒雨抢救秧苗;曾在研究陷入瓶颈时,翻阅大量资料寻找突破方向;曾在受到质疑时,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研究价值。即便在晚年,他依然没有停止对理想的追求,还在不断探索杂交水稻的更高产量,为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的理想不懈努力。
袁隆平的理想之路,充满了 “距离” 与 “困难”,但他用坚定的追求,一步步跨越了这些阻碍。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对理想的追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